木工所在竹子变形助力塑料替代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5/06/01
图:竹纤维素基结构材料的制备策略
木工所于文吉研究员团队通过创新性地多尺度界面工程技术来实现竹材的解构和再重组,将竹材变身为高强度、可变形和生物降解的竹纤维素基结构材料,其综合性能超越传统石油基塑料。
研究团队首先将竹材解构成纤维束,再通过改性和氧化处理,分别获得带正电荷的长纤维(Q-Fiber)和带负电荷的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CCNF)。利用静电吸引原理实现纤维自组装,并通过引入钙离子(Ca²⁺)构建离子交联网络,结合热压成型技术,形成具有氢键网络和离子交联的双重稳定结构。该工艺实现了材料尺寸的精确调控,构建出无需外加粘合剂的三维网络结构,将竹材变身为可变形、抗冲击性强、硬度高、热稳定性佳、生物可降解以及优异力学性能的可持续纤维素基结构材料。
实验数据显示,添加1% CCNF制备的竹纤维素基材料(1% CCNF-M)性能优势显著。与石油基塑料各项性能的均值相比,1% CCNF-M的冲击强度提升了2.8倍,硬度提高了1.2倍,比强度增强了4倍。此外,多尺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极低,热稳定性极佳,加工性能优越,能够轻松塑形。掩埋360天后,材料大量降解,对环境的友好程度远超塑料。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环境影响类别中,多尺度的竹基纤维素材料均优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是降低碳足迹的有力候选者。此外,通过改变纤维的铺装方式,能够将材料的性能从各向异性转变为各向同性,这为纤维素基材料代替塑料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能性。
该研究突破性地解决了竹材应用中力学性能离散性大、界面结合弱、尺寸稳定性等技术瓶颈,为竹资源替代不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案。随着工艺优化和产业化推进,这类可定制化、全降解的纤维素基材料有望在精密仪器制造、环保包装、绿色建筑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该研究以“Transformation of bamboo: From multiscale fibers to robust and degradable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for plastic substitu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Small》。北京林业大学与木工所联培的硕士研究生胡娟为第一作者,木工所黄宇翔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科学发展观研 23043
-
FREARG 23955
-
上海大学(Shanghai Un 21115
-
IAASE 21193
-
北京林业大学 210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190
-
上海歌闻展览有限公司 8003
-
武汉会务公司 23023
-
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3315
-
中国广西大学 18055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008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培训部 2066
-
中国制冷学会 21004
-
上海信息公司 2077
-
安徽理工大学 21247
-
光环国际管理咨询集团 23032
-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系 18009
-
新疆大学 8196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17922
-
南京大学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