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杨金龙课题组发现控制泡沫陶瓷干燥与烧结过程收缩率的新方法
2024/04/18
泡沫陶瓷作为一种高气孔率的陶瓷,在干燥与烧结过程中的收缩率非常大,一般可超过50%,一直以来是陶瓷界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泡沫陶瓷器件的制备与使用。2022年11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杨金龙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种控制泡沫陶瓷干燥与烧结过程收缩率的新方法,利用醇类分子与氧化物表面基团的吸附作用,增强了发泡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量,通过发泡剂分子链的疏水聚集作用,将坯体的收缩率控制在了20%以下。该方法中,醇类分子对体系中表界面的调节作用代替了传统酸碱调节pH值的方法,成为了一种条件温和可控的制备高强度、低收缩泡沫陶瓷材料的新方法。
图1.泡沫陶瓷及其对比样品的气孔率及收缩率
图2.泡沫材料3D打印直写制备泡沫材料
传统酸碱辅助发泡制得的泡沫陶瓷,线收缩率在35.5%。本文报道的醇类分子辅助发泡发制得的样品,在相同温度烧结后的收缩率为18.8%,并保持着94.4%的气孔率。文章中揭示了相应的发泡与抗收缩机理。同时,该泡沫坯体在未烧结状态下,可承受一定的压力。烧结后,其抗压强度达到1.32-1.69MPa。泡沫陶瓷的隔热性能可达0.0635W/m·K。
同时,该体系的泡沫坯体可以用做3D打印直写(DIW)技术,制备不同形状的泡沫陶瓷材料。所制得的未经烧结的坯体可在水的环境下维持10天(或更长时间)气孔结构不发生变化,亦可在乙醇的环境下维持3天(或更长时间)气孔结构不发生变化。这说明该坯体可以被直接用做一些基体材料,如组织工程支架、多孔涂层、隔热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可3D打印的多功能超高气孔率高强泡沫陶瓷材料”(3D Printable Ultra-Highly Porous and Mechanically StrongFoam Materials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该论文第一单位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杨金龙课题组博士后王超为第一作者,材料学院杨金龙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广州加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59
-
中国农业大学 21112
-
大连四叶草会展有限公司 7958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8089
-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069
-
湖南国贸大酒店 18403
-
上海交通大学 21039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104
-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 2091
-
上海交通大学 8136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175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3069
-
金地雄楚一号 2043
-
上海师范大学 21089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065
-
上海会务组委会 18359
-
上海大学 23085
-
IAASE 21082
-
凯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4056
-
ICSS 2016 2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