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在高强耐热铝合金设计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11
![]() |
图1 (a) 本合金与文献中耐热铝合金的性能对比。(b-c)本合金峰时效状态和(d-e)热暴露后的透射电镜照片及 (f-g) 两种状态下的主强化相θ′-Al2Cu的厚度和直径统计结果
图2 本合金中析出相核壳结构的形成过程。峰时效状态下,θ′-Al2Cu相被C/L界面相、χ-AgMg界面相以及Sc偏聚层包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71340、51820105001)等资助下,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勇教授、李凯副教授等与南京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合作,采用相图热力学计算(CALPHAD)指导耐热铝合金设计,实现了合金强度与耐热性能的协同提升。相关研究成果以“一种具有析出相/基体间多重界面结构的高强耐热铝合金(Synergy of multiple precipitate/matrix interface structures for a heat resistant high-strength Al alloy)”为题,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730-z。
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中高强、耐蚀、易回收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然而,Al-Cu、Al-Zn-Mg等高强铝合金在中-高温区间服役时,起主要强化作用的纳米析出相会快速粗化,导致其数密度快速下降,合金强度显著降低。因而,有效抑制纳米析出相粗化是协同提升铝合金强度与耐热性、拓宽铝合金服役范围的关键。
针对这一难题,团队提出了在析出相与基体界面处构建多重界面结构的设计策略。首先,利用CALPHAD方法优化合金元素含量及其比例,从而优化物相组合,避免无益的微米尺度第二相的生成,同时促进预期的最优纳米相的析出及界面结构的形成。由此设计的Al-Cu-Mg-Ag-Si-Sc合金中,主强化相θ′-Al2Cu在热暴露过程中的粗化行为得到显著抑制,在参照行业标准开展200°C-100 h热暴露测试后,屈服强度仅下降3%,且仍然高达400 MPa,实现了铝合金强度与耐热性能相对于现有文献报道数据的显著协同提升(图1)。其具体机理在于,欠时效状态下先析出的C/L-AlMgSiCu相促进了主强化相θ′-Al2Cu的异质形核析出,提高了其数密度,从而保障了合金的高强度。峰时效状态下,在θ′-Al2Cu界面处形成了包含C/L界面相、χ-AgMg界面相及Sc偏聚层的多重界面结构,有效包覆了析出相,阻断了其溶解-粗化机制(图2)。
本合金完全采用传统工艺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种通过CALPHAD优化合金成分从而在析出相/基体界面处构建多重界面结构的设计策略可为其他耐热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该创新工作为跨尺度结构调控的国际难题提供了一种解题范式,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VFESVDS 21047
-
WILL 23113
-
河南城建学院 17979
-
武汉大学 21101
-
南京世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7950
-
湖北武汉大学 18073
-
中汇(广州)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8161
-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977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8205
-
机械工业自动化学会 20969
-
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1045
-
中态纵横(北京)国际投资管理中心 23119
-
深圳鑫宝华防水补漏工程有限公司 21061
-
BEGWAFW 8030
-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6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053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2075
-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074
-
沈阳博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25
-
山本五一公司 1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