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学院刘伦课题组揭示城市活动场所新冠疫情传播风险规律
2024/04/15
城市化与人口聚集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益处,但同时也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等由人群聚集与互动所引发的风险,新冠疫情即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城市传染病传播中,容纳不同人群活动的空间场所是连接物理环境、人类活动和风险传播的关键环节,认知不同空间场所中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对于科学制定的城市传染病防控方案、提升城市传染病韧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针对新冠疫情传播规律的研究中,对各类城市空间场所疫情传播风险的系统性评估还较为缺乏。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以日本、英国、美国、巴西四国一定人口规模以上的906个城市地区为案例,采集了上述案例城市在2020年3月至8月实施的活动场所管控政策以及相应的新冠疫情传播数据,形成多国城市级疫情防控政策数据库,被收录于牛津新冠政策数据平台(supertracker.spi.ox.ac.uk)。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别从场所尺度与城市尺度出发,对11类人群活动场所(包括学校、办公场所、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以及不同规模、密度城市空间中的疫情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针对场所尺度,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上述11类人群活动场所开闭对疫情传播的影响,即反映了这些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研究发现,虽然各类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但体育、娱乐和餐饮场所的传染风险总体较高。研究还发现,发生于上述公共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在中小城市占比更高,可为制定更为高效的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
针对城市尺度,研究从上一步所构建的统计模型中提取了所有样本城市的疫情传播固定效应,分析了这一固定效应与城市规模、密度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关联。研究发现,城市尺度的疫情传播风险并不随城市规模、密度而增加,这一结论在所有样本国家均有效。该发现挑战了人们对于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疫情风险更高的一般认知,对于国家疫情防控策略制定乃至城市规模体系规划具有一定提示。
2020年3月至8月所有样本城市11类人群活动场所的开闭变化
不同规模、密度城市中11类人群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影响
上述研究成果以《场所的传染性:多尺度人群活动场所对新冠疫情传播的影响》(Infectiousness of places – Impact of multiscale human activity plac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为题,发表于自然系列期刊《NPJ-城市可持续性》(NPJ Urban Sustainability)。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伦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来自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
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等的资助,并受到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生物谷 21072
-
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2269
-
中国光大银行 21112
-
上海品恩展览有限公司 7918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 21463
-
上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8206
-
北京两岸行经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17949
-
北京百会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23971
-
D2ME 23932
-
IETP-Association 24093
-
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 2096
-
中华中医药行业科技交流中心 2056
-
International As 2088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21135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整形外科 21098
-
湖南大学 1913
-
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23117
-
应用科学与工程协会 22951
-
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945
-
北京慈孝文化传播中心 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