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队在“心理韧性”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5
![]() |
图 丘脑-初级听觉皮层环路介导慢性应激中“心理韧性”的产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30034)等资助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队在“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丘脑—初级听觉皮层环路介导心理韧性(A thalamic-primary auditory cortex circuit mediates resilience to stress)”为题,于2023年3月30日在《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io.org/10.1016/j.cell.2023.02.03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但临床识别就诊率低、治愈率低,全生命周期均可发病。应激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在面对应激和创伤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展为抑郁症,甚至有些抑郁症患者能够“自复原”,提示机体存在对抗负性应激的能力,被称之为“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机体以健康的方式从应激、创伤或长期逆境中恢复的能力,阐释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为精神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
该研究发现在面对应激时,抑郁非易感小鼠内侧膝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形成超极化,引起初级听皮层的PV(parvalbumin)神经元一方面启动内源性稳态机制维持其兴奋性,另一方面促进相邻的兴奋性神经元释放脑源性营养因子,作用于内侧膝状体投射神经元的末梢,从而增强丘脑-皮层环路功能对抗应激;但抑郁易感小鼠缺乏类似的“韧性”机制(图)。此外,该团队发现采用光遗传学方法单纯激活初级听皮层的PV或者内侧膝状体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能够产生抗抑郁样效应,但作用不能持久;相反,光遗传学方法模拟内侧膝状体谷氨酸神经元的超极化可以诱发内源性“心理韧性”机制,在多种动物模型上产生长效抗抑郁样效应。
该研究成果为阐释内源性“心理韧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为发展长效抗抑郁神经调控技术提供了新的干预靶区和策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广州宇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303
-
厦门固贞会展有限公司 7901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961
-
上海浩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129
-
深圳信息学院 2139
-
开元名都大酒店 18173
-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1472
-
中国兵工学会 21180
-
东南大学 18085
-
点时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2055
-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 1979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911
-
北京富邦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23226
-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21218
-
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 8265
-
西安石油+IPPTC 2400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891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221
-
京师博仁(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21165
-
上海宽带业务研究所 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