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袁志刚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地球弥散极光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1 Van Allen 卫星观测的合声谐波及电子的“蛋糕型”分布

图2 合声波及其二次谐波共同散射致使弥散极光电子沉降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5018、42104148、41874194)等资助下,武汉大学袁志刚教授团队、中山大学俞江副教授联合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合作,在合声谐波产生弥散极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低波段合声谐波驱动弥散极光沉降(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 driven by lower-band chorus second harmonics)”为题,于2023年1月2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095-x。
弥散极光是地球磁层物质和能量向高层大气输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地球圈层耦合研究的前沿热点。一般认为,弥散极光是由地球磁层中常规双波段合声波共同散射效应致使磁层电子落入损失锥并沉降至大气层所导致。然而,合声波的上下两个波段并不总是同时出现,空间上的分离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共同散射效应的效率。因此,寻找新的形成机制渠道,成为弥散极光研究方面亟需解决的关键。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通过磁层卫星Van Allen Probes和电离层卫星NOAA的联合观测,发现弥散极光电子沉降的同时,磁层中共轭位置上并未有常规的双波段合声波。取而代之的是下波段合声波及其二次谐波。与互不关联的常规双波段合声波不同的是,二次谐波与下波段合声波存在空间上一一对应,且存有因果关联(图1a-b)。这样的因果关联使得二者在空间上成对出现,为共同散射效应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该研究给出合声波自洽产生二次谐波的优先条件,并利用高精度卫星实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了验证(图1c),为估量二次谐波对磁层粒子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观测支撑。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准线性共振扩散理论和Fokker-Planck模拟,证实了二次谐波可以替代常规上波段合声波与下波段合声波通过共同散射致使磁层电子沉降,导致磁层电子随投掷角的蛋糕型分布(图1d),驱动弥散极光的形成(图2)。
该研究结果提出了地球弥散极光形成的新途径,提升了对行星弥散极光的认识,为理解地球圈层耦合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 8039

 - 
  鸿与智工业传媒集团 24118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8047

 - 
  重庆计算机学会 18164

 - 
  华南理工大学 21113

 - 
  IETP 1970

 - 
  山东大学 24299

 - 
  长安大学数字油田研究所 23923

 - 
  上海果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21075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021

 - 
  梵净山红豆杉开发有限公司 18060

 - 
  WILL 24119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21037

 - 
  生物360 21265

 - 
  广州讴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7977

 - 
  云南大学 18036

 - 
  上海市上海大学 23142

 -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8090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21122

 - 
  Chengdu Huanyush 8086

 
						
					 
					















 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