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曹志军教授团队揭示奶牛“母子”模型中胃肠道抗性组的时空特征及其在奶业生产系统中的环境传播规律
2025/05/18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宏组学》(iMeta)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志军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奶牛“母子”模型中胃肠道抗性组的时空特征及其在奶业生产系统中的环境传播》(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resistome in a cow-to-calf Model and its environmental dissemination in a dairy production system),首次揭示了我国奶业生产系统中抗性组的动态传播规律,发现奶牛胃肠道抗性组存在显著部位和地域差异;并建立了奶牛“母子”研究模型,揭示了奶业生产链中抗性组的跨代传递机制,阐明环境-母体-子代的三维传播网络;进一步在DNA/RNA层面明确多重耐药基因占主导地位,部分低丰度ARGs通过高转录活性产生显著生物学效应。该研究为制定基于微生物组调控的耐药性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微生物组和抗性组从母体到子代以及从动物到环境的传播已被广泛讨论。奶牛主要提供牛奶和肉类,但在奶业生产系统中,胃肠道(GIT)抗性组组装和微生物组的特征及传播趋势仍不明确。该研究对中国两省(136头奶牛和36头犊牛)的奶牛群体进行了GIT(瘤胃液和粪便)微生物组测序,确定了其抗性组谱特征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细菌中的分布,并利用多组学技术(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追踪了子代生命早期抗性组的时序动态。
该研究表征了奶牛GIT抗性组,其因肠道部位和地区而异。犊牛出生后前三天ARGs丰度达到峰值,肠杆菌科为优势微生物宿主。随着犊牛日龄增长,抗性组组成趋于稳定,ARGs总丰度逐渐降低。日粮和年龄共同影响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和ARGs谱。生态位(胎粪、初乳、土壤和废水)的抗性谱具有独特性,且与母体来源相似。移动遗传元件(MGEs)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废水中,是介导这些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多重耐药抗性基因在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水平上均是最主要的抗性形式。部分抗生素类别在RNA水平的比例高于DNA水平,表明低丰度基因群可通过高表达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拓宽了我们对畜牧生产系统中ARGs传播的理解,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后刘帅、在读博士生庄一民、陈天宇、高铎和博士后肖鉴鑫(现四川农业大学特聘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曹志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奶牛营养创新团队负责人李胜利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金(No.32272902)、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重大项目(2024BBF01006)、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D1300904)、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2024-KFKT-026)和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基金(PC2023B02002)的资助。
曹志军教授是我校2115国家级创新团队“智能养殖与饲料高效利用”负责人,2015年首次提出奶牛母子一体化养殖理念与关键技术,牵头成立国际后备牛培育协作创新平台(International Calf and Heifer Organization),主办四届国际后备牛大会(2018,2020,2022,2024)。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农业、奶业与动物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Dairy Science)发表文章16篇,多篇论文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宏组学》(iMeta)、《微生物组》(Microbiome)、《npj生物膜和微生物组》(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等国际知名期刊,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篇入选杂志亮点文章。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GB/T37116-2018)》,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4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排名1)、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2023,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排名5)等。2025年1月发布首个国际畜牧领域垂直大模型——孺子牛大模型-AI4DLLM,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2146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1130

-
武汉cite主办方 2066

-
武汉知本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7963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1128

-
中国能源学会 2094

-
Higher Education 24219

-
中国医促会骨委会 2048

-
学术交流资讯中心 23985

-
中国能源学会 21061

-
黄河科技学院 24019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1139

-
锐博生物 2413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994

-
北京鑫隆鸿博国际商务有限公司 18053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 18218

-
上海卡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4104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3049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 8314

-
武汉大学旅行社 23547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