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张潇悦课题组发展极性与分子构象耦合关系的纳尺度表征新方法
2025/09/06
(通讯员姚松佑)近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张潇悦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电控光热力显微镜技术(Electrically Modulated Photothermal Force Microscopy, ePTFM),其在纳米尺度上实现了极性演化过程中有机极性基团和极性键取向、构象的特异性表征,可有效研究电驱动下极化与化学结构演变的耦合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具有压电/铁电性的极性聚合物因其独特的力、电特性,在能量收集、传感、驱动及柔性电子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应用价值。然而,这类材料的核心力学行为与电学响应与其内在的化学结构,特别是极性基团和极性键的空间排布与有序度,存在着深刻的耦合关系。这种力-电-化多场耦合机制,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与调控维度,为创造新一代智能材料提供了丰富可能;另一方面,也构成了研究中的核心难点。要真正理解并精准调控极性聚合物性能,亟需在纳米甚至分子尺度上同步解析极性微区结构与特定化学键/基团构象的动态关联。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人员通过结合原位电学调制、线偏振红外激励和原子力探针测量,成功实现了纳米尺度上极性与特定化学键/基团构象的关联分析。运用该方法,本工作分别研究了edge-on和face-on型P(VDF-TrFE)极化翻转的结构机理。相信ePTFM 技术将为有机极性材料的力-电-化多场耦合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于深入理解并精准调控极性聚合物性能具有重要价值。
该工作由中山大学独立完成,物理学院、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张潇悦副教授与郑跃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姚松佑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磁电物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SDGVUYFD 1944
-
RH 7990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932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1214
-
阜阳师范学院 1959
-
WILL 24149
-
北京市海淀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 21051
-
同济大学 21040
-
亚太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3169
-
febm组委会 2153
-
重庆文理学院 18013
-
中国医疗卫生品牌协会 17993
-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1918
-
VFDAEW 23948
-
APISE 23069
-
北京大学 18035
-
泰科拉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2143
-
金湖县卫生局 18092
-
贝旭科(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133
-
AOCS中国分会 2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