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YSTS》:这本催化领域TOP刊物的投稿生存指南
2025/08/09
在催化科学研究者案头必备的期刊名录中,《CATALYSTS》始终占据特殊位置。作为MDPI旗下专注催化化学及工程的开放获取期刊,其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4.6(2022 JCR数据),成为该领域发展最快的跨学科平台之一。特别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期刊对能源催化、环境催化等前沿方向展现出超强敏锐度,去年接收的绿色合成方向论文同比增长37%。
精准把握领域定位的艺术
《CATALYSTS》的栏目设置堪称学科地图绘制典范。除传统的多相催化、光催化等板块外,近年新增的”工业催化工程”专栏已吸纳巴斯夫、中石化等顶尖企业技术报告。对于理论计算类稿件,期刊设置严格门槛:必须包含实验验证数据且讨论深度超过常规DFT研究。编辑团队特别提醒,涉及纳米酶等交叉领域的研究,需要明确区分催化活性与类酶活性的关联机理。
今年评审标准的新变化值得注意:所有光催化降解实验必须提供反应中间体追踪数据,电催化产氢研究需包含至少10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这对追求快速发表的年轻学者意味着需要更严苛的实验设计。但回报同样可观——被接收的产业化研究平均获得6.3次跨领域引用。
论文架构的隐形评分项
在稿件初审环节,编辑平均8.2分钟就能判断论文是否符合期刊调性。这要求作者必须在前言部分直击要害:首段需明确陈述研究如何突破现有催化剂体系的局限性。以最近刊发的单原子催化剂研究为例,作者通过对比传统催化剂在TOF数值上的差距,在引言第三句就建立起创新性认知框架。
方法论部分的撰写切忌”流水账”式记录。期刊偏好呈现”技术树”演进逻辑:为何选择特定表征手段?哪些参数调整带来关键突破?审稿人反馈显示,附带反应路径推测的机理图示可将接收率提升18%。而在结论部分,对工业化转化可能性的量化评估(如催化剂寿命估算)已成为加分标配。
同行评审的破局策略
根据编委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23年该刊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17.3天,但退稿率仍维持在68%的高位。提升送审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预判审稿人的知识盲区。涉及原位表征技术的研究,需要单独章节解释设备参数对数据可信度的影响。对于机器学习辅助的研究,必须包含特征工程的可视化说明。
应对修稿意见时,建议采用”三重回应法”:技术性修改即时处理,概念性质疑提供文献佐证,方法论争议补充对照实验。去年有位作者通过新增同位素标记实验,不仅说服了持怀疑态度的审稿人,还将论文影响力层级从Q2提升至Q1区。
开放获取的传播方程式
作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每篇录用论文需支付2200瑞士法郎的APC费用。但投入产出比令人欣喜:本刊论文的平均Altmetric关注度指数达45.7,远超传统订阅期刊。特别是视频摘要的运用,可使论文下载量在发表后三个月内激增3倍。研究团队可通过期刊合作的动画制作团队,将复杂催化机制转化为3分钟可视化故事。
数据共享政策是另一加分项。要求上传的原始数据包不仅包含常规表征文件,还需提供至少三个批次的重复实验数据。这种透明化做法虽增加了作者工作量,但使论文被引率提升27%。最近一篇关于MOFs材料催化机理的研究,正是因为公开了未发表的对照数据,引发了领域内的二次讨论热潮。
跨界研究的快速通道
对于涉及生物催化、计算催化等交叉领域的研究,《CATALYSTS》设有”快速通道”评审机制。符合以下条件的稿件可申请加急处理:①研究解决行业公认的”卡脖子”问题 ②获得知名企业技术验证 ③包含颠覆性理论模型。去年通过该渠道发表的论文中,有43%在六个月内进入高被引榜单。
跨学科团队需特别注意语言表述的统一性。期刊要求所有专业术语在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领域通用定义,这对融合生物酶工程与化工催化的研究尤为重要。建议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合作者交叉审核专业术语部分,避免因概念混淆导致的评审误判。
生存法则
要在《CATALYSTS》的激烈竞争中突围,研究者需要兼备创新深度与表达精度。从设计符合期刊定位的创新点到构建具有工业视角的讨论框架,每个环节都需注入催化科学研究者特有的严谨与创造力。当论文最终印上那个象征化学反应的∞型logo时,意味着你的工作已在领域发展长河中留下值得铭记的印记。
问题1:如何判断研究课题是否符合《CATALYSTS》的收录范围?
答:重点关注三个维度:是否涉及新型催化剂体系开发、是否包含创新表征手段应用、是否对工业催化过程具有指导价值。交叉学科研究需明确催化机制的核心地位。
问题2:开放获取模式对论文传播的具体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除提高下载量外,企业研发人员获取门槛降低,带来更多产业合作机会。视频摘要功能使复杂机理更易被跨领域研究者理解。
问题3:面对较短的审稿周期,如何做好投稿时间规划?
答:建议在实验数据采集阶段就同步撰写方法论部分,利用期刊的预印本系统提前获取反馈。节假日期间投稿可避开高峰期。
问题4:APC费用是否有减免政策?
答:期刊对通讯作者来自低收入国家的论文提供50%费用减免,对高被引前作作者提供30%折扣,可同时申请机构开放获取基金支持。
问题5:修改稿的回复期限如何计算?
答:自收到审稿意见之日起,重大修改(Major revision)需在45天内返回,小修(Minor revision)限时21天。遇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但需提供合理说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茂发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23188
-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8055
-
中国兵工学会 21180
-
Wicom组委会 21033
-
fdf 24145
-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 18114
-
同济大学 21041
-
四川省达州市职工旅行社有限公司 17997
-
生物谷 23102
-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 2115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7883
-
上海同济大学 18068
-
中汇(广州)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8162
-
International As 8095
-
AEIC学术交流中心 25227
-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32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78
-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 22992
-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