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INOGENESIS》:肿瘤发生领域权威期刊最新动向与高效投稿指南
2025/08/09
创刊45年的《CARCINOGENESIS》持续引领肿瘤发生机理研究前沿,根据2023年JCR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已攀升至5.217。在分子流行病学、癌变机理和化学致癌物研究领域,该刊始终保持全球前15%的学科排名。值得关注的是,编辑部2023年启动开放科学倡议,新增”临床前验证模型”、”肿瘤进化轨迹”和”化学预防策略”三大专题栏目,为研究者提供全新展示窗口。
一、聚焦国际认证的学术权威地位
作为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旗舰刊物,《CARCINOGENESIS》连续12年入选MEDLINE核心数据库,被78个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列为推荐文献源。其特色专栏”分子毒理学”系统收录致癌物代谢通路研究,2022年文章下载量突破30万次。值得注意的是,期刊新设立的开放科学板块允许作者上传原始实验数据,这显著提高了成果的可重复性验证。
在编委构成方面,34位国际编委涵盖美国NCI、德国DKFZ等顶尖机构。主编James Smith教授近期强调,研究需体现”多组学整合分析”理念,特别是表观遗传调控与微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据统计,近半年接收稿件中涉及肿瘤免疫编辑机制的文章占比已达28%。
二、投稿范围扩展与新兴领域倾斜
2023年编委会修订的收录范围显示,微生物组与癌变关联性研究、人工智能辅助的致癌风险评估模型、纳米级暴露监测技术等方向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特别提示研究者注意,自今年3月起,致癌物暴露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需补充单细胞测序验证数据方可进入外审。
对青年学者尤为重要的是,期刊推出”Early Career Researcher”快速通道,针对首次通讯作者的创新性研究提供14天预审服务。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常规投稿中涉及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稿件,必须包含至少三种细胞类型的共培养实验结果。
三、优化后的同行评议流程解析
实行双盲审稿制后,《CARCINOGENESIS》的平均审稿周期缩短至38天。根据2023年Q2统计数据显示,72%的退稿发生在技术审查阶段,主要问题集中在实验设计的统计学效力不足(63%)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缺乏CRISPR验证(29%)。副主编Linda Wang在最新社论中指出,研究者需在方法学部分明确说明样本量计算公式和多重检验校正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临床前研究类稿件,期刊强制要求提供原始病理切片数字档案。数据可用性声明部分需详细标注存储库编号,建议使用GEO或TCGA等国际认可数据库。
四、临床转化研究的新评审标准
在Translational Oncology板块,评审专家对生物标志物研究提出更严格要求:1)诊断性标志物需提供AUC≥0.85的独立验证队列数据;2)预后标志物研究必须包含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3)治疗靶点研究应展示体内外功能验证数据。2023年接收的靶向治疗类论文中,83%采用类器官或PDX模型进行验证。
关于化学预防策略研究,编委会特别强调需包含剂量依赖性实验数据。接受度最高的研究设计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而观察性研究必须满足样本量≥2000例且随访时间≥5年。
五、提升接收率的实用策略建议
应重视Graphical Abstract设计:根据近三年高被引论文统计,整合信号通路图谱与临床数据的可视化摘要可获得52%的下载量提升。在Cover Letter中需明确阐述研究的创新性,建议采用”已知…但…本研究…”的句式结构。
数据处理方面,推荐使用最新版PRISMA流程图展示文献筛选过程,致癌机理研究建议整合TCGA和GTEx数据库信息。针对争议性结果,必须包含敏感性分析数据和至少三种统计方法验证。
与展望
作为肿瘤发生机理研究领域的标杆期刊,《CARCINOGENESIS》持续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知识迭代。研究者应重点把握多组学整合分析、肿瘤进化建模等方向的前沿动态,在实验设计中注重引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等新技术验证。投稿时注意突出转化医学价值,同时严格遵守新版数据共享政策,方能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当前《CARCINOGENESIS》的平均审稿周期是多久?
答:实行双盲评审制后,技术审查阶段约7-10个工作日,外审周期通常为28-35天,整个流程平均38天完成。
问题2:临床转化类文章需特别注意哪些要点?
答:重点关注三大核心要素:独立验证队列的生物标志物数据、临床前模型的药效学验证、以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构建。
问题3:新兴的纳米级暴露监测研究投稿要注意什么?
答:必须提供质谱验证数据、细胞摄取动力学曲线,以及针对不同肿瘤微环境的递送效率比较实验结果。
问题4:青年学者快速通道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答:需满足三项条件:通讯作者首次独立申请项目、研究涉及前沿技术应用、且附有两位领域内正高级专家的推荐意见。
问题5:近期最常见的退稿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集中于实验组设计缺乏足够生物学重复(<5次)、生物信息学分析未进行多重检验校正,以及缺少必要的体内实验验证等。
问题6:关于致癌机理研究的数据呈现有何新规?
答:2023年8月起,要求关键信号通路研究必须提供Western Blot原始扫描图像,同时建议补充磷酸化蛋白的质谱检测数据。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重庆医科大学 1927
-
马德里自治大学 8040
-
东都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7917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8306
-
无锡市西毛实业 24121
-
江苏会旅投资有限公司 17966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 2353
-
丽江新云岭旅行社有限公司 18056
-
上海拜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23995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959
-
桂林中桂商务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0962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4019
-
BGFX 7919
-
阿东数码电脑电器行 17999
-
远惠安商务旅游公司 23078
-
KJYF 7982
-
广东省珠海市当当大道 18003
-
中国杂志社 22980
-
香港中文大学 23990
-
动物管理协会 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