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念课题组综述LINE-1逆转录转座子的调控与功能
2025/05/23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序列,被称为“跳跃基因”,其活动驱动基因组进化,但也可能引发基因突变。逆转录转座子通过“复制-粘贴”机制,将RNA逆转录为DNA后插入基因组新位点,是基因组多样性与不稳定的双重来源。其中,LINE-1(L1)是人类基因组中唯一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逆转录转座子,占基因组约17%。尽管绝大多数L1因序列截短或表观沉默而失活,但少数活跃拷贝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等密切相关。解析L1的调控机制与功能,对理解生命调控和开发疾病治疗策略意义重大。
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念课题组在《遗传学趋势》(Trends in Genetics)发表题为“人类基因组中LINE-1的调控与功能进展”(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LINE-1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human genome)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L1的多层次调控网络及其在生理与病理中的双重角色。文章从表观遗传、转录调控、RNA加工到整合限制的L1全生命周期视角,阐明L1如何被精确控制;同时深入探讨了L1作为“基因调控工具箱”的功能——通过转录依赖的增强子、启动子及染色质结构元件,影响胚胎发育、癌症演进、免疫应答和衰老进程。
LINE-1(L1)元件广泛分布于人类基因组中,涵盖多种家族、亚家族、长度和序列类型。逆转录转座子(包括L1、L2长散在核元件、短散在核元件SINEs以及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和DNA转座子共同占据人类基因组的约43%,而蛋白质编码序列仅占约1%。其中,L1元件占基因组的约17%,并被分类为L1PA、L1PB和L1MA亚家族。
图1.LINE-1(L1)元素分散在基因组中,包括各种家族、亚家族、长度和序列
L1的活性受到严格而复杂的调控。在表观遗传层面,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如H3K9me3和H3K27ac)通过沉默或激活染色质状态,维持L1的动态平衡。转录因子如抑癌蛋白p53和KRAB锌指蛋白(KZFPs)直接结合L1启动子区域,抑制其转录;而宿主与L1的“进化军备竞赛”则驱动了调控机制的持续更新。在RNA层面,L1 RNA上的m6A修饰影响L1的转录;MOV10和TUT4/7等RNA结合蛋白通过降解L1 RNA或抑制剪接限制其转座潜力。在逆转录整合层面,APOBEC3家族蛋白则通过诱导逆转录过程中的突变进一步抑制L1活性。此外,DNA修复通路(如Fanconi贫血复合物)通过切割L1插入的中间产物,在整合阶段限制其基因组破坏效应。
图2.功能各异的因子对 LINE-1(L1)逆转录的多层次调控。(A)L1逆转录过程。(B)在不同水平调控L1的代表性基因和蛋白复合物
L1不仅是基因组的“寄生者”,更进化出多样的顺式调控功能。进化上年轻L1的5’UTR可充当增强子,通过远程染色质互作激活胚胎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尤其在合子基因组激活(ZGA)中发挥核心作用。进化上年老的L1则通过与核基质蛋白(如SAFB)结合,参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组织,形成拓扑关联域(TAD)边界,影响基因组结构。此外,L1衍生的嵌合RNA能够作为长非编码RNA脚手架,招募KAP1等沉默复合体,调控X染色体失活和神经发育。这些功能揭示L1已深度融入宿主的基因调控网络。
L1在生理与病理背景下具有双重作用。在胚胎发育早期,L1通过增强子活性启动合子基因组激活,随后通过RNA介导的染色质沉默确保发育进程有序退出。然而,在癌症中,L1的异常插入可能破坏抑癌基因(如APC),驱动肿瘤发生;另一方面,L1可以与周边基因形成嵌合转录本,产生肿瘤新抗原,这有助于癌症靶向治疗的发展;其激活的免疫应答(如cGAS-STING通路)又可能抑制肿瘤进展,凸显其双重角色。在衰老过程中,L1的去抑制导致慢性炎症和基因组不稳定,而靶向L1的反义寡核苷酸可逆转部分衰老表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共济失调和雷特综合征中,L1的异常活动通过DNA损伤和免疫通路加剧神经元退化。
图3.基因组LINE-1(L1)元件、其转录依赖性调控功能及其在生理和病理环境中的作用
L1的调控与功能仍存在诸多未解问题。例如,不同调控因子如何在特定细胞状态下动态协作或竞争以平衡L1活性?RNA修饰(如m6A和m5C)如何时空特异性地影响L1的转录与转座?L1如何精确选择远端基因作为染色质互作靶标?此外,L1衍生物(如ORF1蛋白)能否作为跨癌种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其激活的免疫应答如何优化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需结合单细胞多组学、高通量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模型,揭示L1在发育与疾病中的动态调控网络。开发靶向L1的反义寡核苷酸、表观药物或免疫疗法,有望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相关疾病提供全新治疗策略。随着技术革新,L1这一曾被视为“基因组寄生虫”的元件,正逐步展现出其作为生命调控核心参与者的复杂魅力。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念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19级博士生李秀峰(已毕业)为论文第一作者。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武汉大学 21149

-
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 23081

-
International As 8247

-
中国电池工业网 21153

-
上海财经大学 8037

-
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8005

-
拉萨旭日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1096

-
美通社北京分公司 2121

-
庆格尔泰(武汉)文化有限公司 1992

-
IASED 21043

-
International As 8111

-
北京爱德迈德广告有限公司 8135

-
Remix教育 1966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3021

-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 21072

-
上海海事大学 23236

-
北京伊诺永明公关策划有限公司 23070

-
厦门大学 18572

-
沈阳博思教育 24036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159

















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