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海外合作者在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24
![]() |
图 碘–有机物多相反应快速促进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501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联合德国、爱尔兰、芬兰、美国多位科学家在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碘-有机物非均相化学快速促进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Heterogeneous iodine-organic chemistry fast-tracks marine new particle formation)”为题于2022年8月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pdf/10.1073/pnas.2201729119。
海洋大气新粒子是海洋排放的活性反应气体通过反应成核和增长过程产生的,是当前制约气候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2002年Nature首次报道了在海岸带观测到的碘氧化驱动新粒子生成机制,但在大洋和极地等大气碘浓度较低的区域,成核后的碘氧粒子如何快速增长为云凝结核等更大粒径的颗粒物是近20年来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此项研究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分析和模型模拟综合研究,从反应机制的角度出发,发现碘氧粒子与海洋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非均相氧化-还原反应快速促进碘氧粒子成核后的增长。与经典的“凝结”增长机制相比,该“非均相反应”增长机制使海洋大气新粒子的增长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该机制可很好地解释大洋和极地碘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低的环境下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现象。该研究还揭示了碘氧粒子在氧化有机物的同时被还原为碘分子,碘分子从颗粒相释放出来重新进入气相后,开始新一轮的碘氧化成核过程,从而实现碘在气相和颗粒相的循环,提出以“碘”为中心的多相反应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新认识(图)。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03
-
Science & Engine 22912
-
河海大学 8128
-
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 17979
-
湖南会议接待服务中心 24464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4037
-
南昌工程学院 17995
-
WILL 21091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20897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3353
-
昆明中国国旅 23135
-
北京路川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985
-
河北省石家庄市 21256
-
cmo 20974
-
第三届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 2268
-
陕西汉中供电局 21280
-
中汇(广州)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8161
-
NBX 7903
-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2110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