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有哪些变化?
2024/11/21
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
适用范围的扩展:GB/T 7713.2—2022将学术论文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印刷版、缩微版、电子版等所有传播形式的学术论文。这意味着学术论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而是涵盖了各种现代传播媒介。
-
术语和定义的更新:例如,将“引言”更改为“范围”,并删除了与学术论文编写规则无关的术语和定义,同时增加了“正文部分”“参考文献”的定义。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学术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
-
编排格式的调整:将“编写要求”“编写格式”更改为“编排格式”,并对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结尾部分等进行了重新命名和调整。这种调整使得学术论文的结构更加清晰、规范。
-
题名和摘要的规范化:关于题名字数,将“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更改为“为便于交流和利用题名应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5字”;关于摘要,中文摘要的字数原则上应与论文中的成果多少相适应,报道性摘要以400字左右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以150字左右为宜。此外,还增加了学术论文前置部分要求、建议或允许标注的项目,如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收稿日期、引用本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等。
-
内容要求的细化:在“编排格式”中,选列了学术论文的编号、量和单位、插图、表格、数字、数学式、注释、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要点及示例。这些细化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和规范性。
-
国际交流的重视:外文摘要的内容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以利于国际交流。这表明科学论文的撰写越来越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
-
学科特点的考虑: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与科技类学术论文相比,具有内容表述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可在遵循基本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编写规范。
综上所述,科学论文的撰写格式随着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完善。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学术论文的可读性、规范性和国际交流能力,从而促进科学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国研博学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3941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73
-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1103
-
湖南科技大学 23954
-
FDAGWA 1960
-
武汉玄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8326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1349
-
志翔领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7984
-
百奥泰国际会议 24210
-
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 23201
-
广东省眼健康协会 2114
-
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 17989
-
美国信息学会 24336
-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199
-
工程信息研究院 23220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8294
-
武汉数字电影放映机租赁公司 2122
-
上海会务组委会 18360
-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 1979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