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生物传感研究领域中取得进展
2024/05/08
北大化学院郭雪峰课题组以碳基分子点电极构建功能化单分子器件为策略,将分子电子学与生物体系的研究相结合,制备了具有生物监测功能的分子电子器件,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在前期工作中,他们发展了一种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性策略(Nano Lett., 2007, 7, 1119-1122),并且发现DNA分子在固态分子器件中依然保持其天然的构象及生物活性(Nature Nanotech., 2008, 3, 163-167)。受此启发,与中科院化学所方晓红研究员合作,他们利用具有G4构象的DNA适配体分子构建了功能化的单分子器件,实现了对凝血酶的高选择性的可逆检测,最低检测浓度可达2.6 aM(~88ag mL-1)。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了对单个生物结合过程的在线检测,从而发展了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在线生物检测的可行性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且灵敏度选择性非常高。有关论文已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2496-2502。封面插图)。

最近,他们与东京大学Shionoya教授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对含有金属碱基对的非天然DNA导电性的测量,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在双链DNA序列中合理地引入多个金属碱基对能够增强天然DNA导电性的理论预测。双链DNA中的金属碱基对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DNA电荷的传输。通过螯合试剂EDTA和金属离子的交替处理,他们还实现了对DNA分子器件的导电性质的可逆调控。这种开关性质和离子传感性能具有普适性。该研究的两位国际同行专家均给与“Very Important”的高度评价。有关论文已经被《德国应用化学》接收,并选为同期杂志的内封面(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anie.201102980)。

这些研究搭建了分子电子学与生物体系结合研究的桥梁,为进一步推动分子器件在生物传感、疾病机理研究和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市上海大学 23070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8169
-
天津市电子学会 21023
-
北京软数信息技术研究院 24307
-
上海诗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955
-
北京市红百合 18063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073
-
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三届小波智能媒体 23591
-
汕头大学 7937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127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疗科 18175
-
APISE 22931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8001
-
福州市广电集团 18114
-
西北工业大学 8035
-
武汉博倍会务有限公司 1945
-
WILL 20911
-
武汉木兰湖度假山庄 2364
-
北京富强康乐健康医学研究院 2395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