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黄高团队合作研发颈动脉超声机器人
2025/09/07
医学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无辐射的临床检查手段,可应用于多个器官和多种疾病的检查。与CT、X光等检查方式不同,超声成像高度依赖医生的手法与经验,要求医生有极高的手眼脑协调能力。因此,医学超声领域长期面临优质医生资源短缺、标准化程度不足、检查效率偏低等挑战。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自主超声扫查,成为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途径。
然而,自动化医学超声扫查类似于“在人体上的自动驾驶”,其技术难度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第一,需要机器人能够在患者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探头与皮肤的安全稳定接触;第二,需要自动适应不同个体间的解剖差异,并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六个自由度的精准导航与切面扫描;第三,整个系统必须具备实时响应能力。目前,学术界仅有少量基于假人模型的初步探索,能够适应真实人体差异、具备可学习能力的超声机器人系统在国际上尚无成功先例。
图1.三种超声范式对比(a)人工超声检查(b)人工远程超声检查(c)全自主超声检查
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黄高团队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具身智能技术的全自主颈动脉超声机器人系统,实现了从影像获取、参数自动测量到斑块诊断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并在临床验证中表现出与高年资超声专家高度一致的性能,为应对超声医师短缺、推动超声检查标准化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医学超声检查范式的智能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神经网络的Scaling Law(规模扩展法则)得到了广泛验证。受这一规律的启发,该研究探索了大规模数据驱动范式在自主颈动脉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具备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建立了统一的模仿学习框架,能够同时学习血管解剖结构与超声扫查操作能力;第二,构建了大规模专家示教数据集,为模型强泛化能力奠定了数据基础;第三,制定了标准化扫查规程,确保覆盖临床诊断所需全部关键解剖结构与测量切面;第四,设计了以临床导向为原则的系统验证方案,从真实需求出发综合评价超声机器人的性能表现。实验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大规模数据驱动超声机器人不仅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更能达到专家级的操作效率与诊断精度。
研究团队构建了首个大规模颈动脉扫查专家示教数据集,包含247297对超声图像与对应的扫查动作,覆盖真实场景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组织结构变异及专家的自适应策略(图2d)。基于上述大规模数据驱动的学习范式,所研发的机器人系统实现了自主式颈动脉扫查,覆盖了临床诊断评估所需的全部解剖结构(图2a)。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实现了集扫描、测量与斑块筛查于一体的全自主工作流程,为构建具备临床可用性的全自主超声机器人系统奠定了基础。
图2.全自主超声机器人工作流(a)标准化扫查流程(b)探头六自由度示意图(c)颈动脉结构参数示意图(d)专家示教数据集
在验证方面,研究采用临床导向的评估方案,并将受试规模较现有研究扩大了10倍。结果表明,机器人系统在多样化人群(年龄19~70岁,BMI16.5~30.8,涵盖男女)中实现了超过90%的扫描成功率(图3c),有效应对不同解剖结构变异,包括斑块患者。同时,系统在年龄、BMI、设备及成像参数等多种扰动下均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图3d)。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在颈动脉关键指标(内膜中层厚度与管腔直径)上的精确测量能力,其结果与专家高度一致(图3a)。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首次验证了机器人超声系统在生物计量中的可重复性,突破了传统人工扫描的一致性偏低的局限(图3b)。
图3.临床导向验证(a)机器人系统与高年资超声医师结果一致性对比(b)结果可重复性对比(c)自主影像获取成功率(d)鲁棒性
研究成果以“迈向专家级的自主颈动脉超声扫描——大规模学习驱动的机器人系统”(Towards expert-level autonomous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with large-scale learning-based robotic system)为题,于8月23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21级博士生蒋昊峻、赵启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杨倩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自动化系副教授黄高与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何昆仑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的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桂林漓江国际旅行社 2071

-
长春新吉粮大酒店 18023

-
广州计算机学会 8316

-
武汉科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3041

-
中国互联网经济学术峰会(2014 24134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 21076

-
江苏大学 18134

-
西安交通大学 18244

-
中国环境高技术协会 18022

-
中国造纸协会 1997

-
ZZ 8095

-
上海同济大学 21013

-
iwmsme2017 organ 24023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1090

-
中国针灸推拿协会 24196

-
MNCYR 8064

-
VDAEWAF 24107

-
中国塑协降解专委会 21137

-
IAASE 20918

-
同济大学 8093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