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5/09/05

文章导读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冰封万年的地球如何骤然解冻?中国海洋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重磅揭示:甲烷竟是冰期消融的“隐形推手”!研究颠覆传统认知——斯图特冰期消融并非仅靠CO₂积累,而是微生物驱动的金属甲烷厌氧氧化(Metal-driven AOM)在暗中发力:镍、钴等金属催化甲烷氧化,释放强效温室气体,加速冰盖退缩。基于华南铁建造的精细分析,该机制不仅解释了古海洋“甲烷-金属-矿物”循环网络,更指向早期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15秒读懂:极端气候转变的幕后真相,就藏在这场微生物与金属的亿万年博弈中。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8月6日,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等国内外学者,在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AOM)过程及古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Metal-driven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nd the Sturtian deglaciation”(金属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与斯图特冰期消融) 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

“雪球地球”假说认为,在新元古代,地球曾经历两次全球性冰封事件——Sturtian(约717–660 Ma)和Marinoan(约650–635 Ma)冰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极端的气候事件之一,深刻影响了古环境与生命系统的演化。尤其是在冰期消融阶段,冰盖退缩促使大陆风化增强与营养盐输入,推动海洋初级生产力恢复,为复杂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大辐射奠定了重要基础。长期以来,该极端气候转变被普遍归因于大气CO2浓度的长期积累。但近年来,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力超过CO2的27倍),被认为在Marinoan冰消过程中扮演“催化剂”角色。

相比之下,Sturtian冰期具有独特性。作为雪球地球时期首个全球冰封事件,其持续时间长达约57个百万年。该时期典型海相化学沉积岩——铁建造(IFs)为揭示Sturtian冰期的海洋地球化学演化及其冰期动态提供了关键研究窗口。据此,本研究以铁建造为主要对象,聚焦Sturtian冰消期甲烷循环过程及其与冰期动态演化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间的耦合机制。

本研究选取保存全球完整雪球地球沉积记录的南华盆地为调查区域,对覆盖斜坡至深水盆地相的五个典型Sturtian冰消期IFs(三江、通道、江口、祁东、新余)(图1),开展了系统的地质与多指标地球化学研究,其中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包括共生赤铁矿和磁铁矿生命必需金属及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铁和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组成、碳酸盐的全岩与原位碳同位素组成等(图2、3和4)。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1 华南板块Sturtian 冰消期IFs的古地理背景与区域地层对比图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2 华南板块Sturtian 冰消期IFs中共生赤铁矿和磁铁矿铁(δ56Fe)和镍(δ60Ni)同位素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3 华南板块Sturtian 冰消期IFs中磁铁矿的镍同位素(δ60Ni)、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与钇(REY)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4 华南板块Sturtian 冰消期IFs中共生赤铁矿和磁铁矿金属元素、稀土元素与钇(REY)及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与矿物特异性差异

  上述数据特征难以用传统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的异化铁还原(DIR)与锰还原(DMR)过程解释。研究团队据此提出了与CH4相关的金属驱动厌氧甲烷氧化(Metal-driven AOM)机制。该过程中,产甲烷菌与ANME(厌氧甲烷氧化古菌)利用Ni、Co、Zn等金属元素进行酶促代谢,并以Fe(OH)3和MnO2为电子受体,驱动CH4氧化与金属氧化物还原,从而促进Fe3+和Mn4+向Fe2+和Mn2+的转化,进而与Fe(OH)3反应生成磁铁矿(图5)。微生物代谢过程中释放的HCO3-与海水中HCO3-混合,再与Ca、Mg、Fe、Mn等离子结合,形成富Mn、贫13C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图5)。这些过程共同揭示了Sturtian冰消期古海洋中一个由多样微生物主导的“甲烷—金属—矿物”相互作用网络。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关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时期金属驱动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图5 华南板块Sturtian 冰消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示意图

研究还指出,Sturtian冰消期间CH4的大量释放可能在冰盖消融及维持冰消阶段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观点建立在两个核心判断之上:

(1)虽然缺乏直接的CH4通量数据,但磁铁矿中Ni/Fe摩尔比值升高(最大达0.0006)及全球负δ13C偏移质量平衡模型,均暗示了该时期显著的CH4生成与释放;

(2)相较于硫酸盐驱动的AOM,金属驱动AOM的氧化效率更低,因此更可能允许大量CH4逃逸入大气。南华盆地IFs中赤铁矿与磁铁矿普遍共存现象亦支持了该推测。

此外,冰盖退缩促进了大气与海洋间的O2交换与大陆风化产物(如PO43-、SO42-)进入海洋,进一步增强了初级生产力与O2释放,可能推动了光合作用及生命演化(图5)。

总结来看,本研究揭示了金属驱动的AOM与产CH4过程在Sturtian冰消期“微生物—金属—矿物”耦合中的重要作用,为前寒武纪IFs中磁铁矿及富Mn碳酸盐矿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同时,研究强调了CH4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极端气候转变、古环境演化及早期生命演化中的重要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胡军副教授,李三忠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水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Jörn Peckmann教授、管红香教授、蒋少涌教授、陈唯教授、崔欢教授、秦政博士、刘鹏副教授、索艳慧教授、姜兆霞教授、李东永工程师、王楠高级工程师、李晓辉副教授、钟源副教授、李茹茹、杨锡明博士和Kurt O. Konhauser教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与材料学国际会议(MEATMS 2025)(2025-9-19)

2025年工程技术与农业科学国际会议(ETSAS 2025)(2025-9-27)

2025年数字金融与经济分析国际会议(ICDFEA 2025)(2025-9-20)

2025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国际会议(ICCHOE 2025)(2025-9-29)

2025加工技术、机械工程与电气国际会议(ICPTMEEE 2025)(2025-10-29)

2025年公共管理、商业发展与企业经济国际会议(PABCE 2025)(2025-9-28)

2025年智慧城市、现代物流与交通工程国际会议(ICSCMLTE 2025)(2025-9-29)

2025年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可视化国际会议(ICVML 2025)(2025-9-25)

2025年数学、建模与智能机器人国际会议(ICMMIR 2025)(2025-10-19)

2025创意产业、文化与公共艺术国际会议(ICCICPA 2025)(2025-9-30)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