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报道宽谱可调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

2025/09/05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象过将庞大的太赫兹辐射源压缩到芯片大小?清华大学刘仿团队首次将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拓展至太赫兹频段,打造出革命性的全片上集成辐射芯片。尺寸仅100微米见方,实现3.2-14THz宽谱连续电调谐,功率达100nW,电子能量低至1.4-2.6keV。这一突破将传统装置缩小千倍,解决尺寸大、调谐弱的行业痛点,为太赫兹通信和探测开辟芯片化新路径。发表于《自然·通讯》,揭秘石墨烯超材料如何驱动未来技术!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仿教授课题组报道了全片上集成的宽谱可调太赫兹切伦科夫辐射(Terahertz Cherenkov radiation)芯片,成功将太赫兹自由电子辐射器件的尺寸压缩至百微米量级,并实现了宽至3.2-14 THz的连续电调谐范围。该工作将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频率拓展至太赫兹频段,实现了兼顾片上集成和宽谱可调的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为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的芯片化开辟了途径。

切伦科夫辐射是一种当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大于介质中的光速时产生的电磁辐射。2017年,课题组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首次报道了无阈值(极低电子能量激发的)切伦科夫辐射。此后,多项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紫外至可见光波段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现象和器件,但直接实验观察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仍限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本研究工作首次将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拓展到太赫兹频段,观测到自由电子在宽频谱范围产生的太赫兹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现象。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处于0.1-10THz频段(微波和红外光波之间)的电磁波,在通信、探测和遥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利用真空中飞行的自由电子产生太赫兹辐射,传统装置和器件包括自由电子激光和各类电真空管。由于其电子发射、强聚焦磁场、电磁波辐射等结构较大,传统自由电子太赫兹源尺寸从数十厘米至数十米量级。此外,由于真空器件结构通常难以调节,自由电子太赫兹源的调谐能力通常较弱。目前,仍未有兼顾小器件尺寸和宽谱连续调谐性的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报道。

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报道宽谱可调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

图1.基于太赫兹双曲超材料的片上可调切伦科夫太赫兹源结构/原理示意图和辐射芯片显微镜照片

课题组利用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hBN)材料构建并制备了太赫兹频段的双曲超材料(其等频率波矢图为双曲线),进一步在SiO2衬底上分别使用Mo和Au两种材料制备平面自由电子发射结构和切伦科夫辐射提取光栅结构,实现了辐射区域面积仅为100μm×100μm的集成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当自由电子能量仅1.4-2.6keV时,观测到功率为100nW、线宽~40GHz的太赫兹辐射,成功将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频率拓展至太赫兹频段。

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报道宽谱可调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

图2.太赫兹切伦科夫芯片频率调谐原理示意图及实验测试结果

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太赫兹切伦科夫芯片的频率调谐特性。当自由电子束从双曲超材料上方飞过时,电子周围的消逝场耦合进材料内部成为可传播的太赫兹切伦科夫辐射,其波矢方向和大小与电子速度相关。当辐射传播至材料下表面,特定周期的金狭缝光栅结构可以提供波矢补偿,从而将材料内部的辐射提取至自由空间中,提取后的太赫兹辐射频率与电子速度和光栅周期相关。因此,通过调整芯片阴阳极施加电压的大小控制电子速度,并制备具有不同光栅周期的阵列化结构,即可实现太赫兹辐射的连续调谐。

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报道宽谱可调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

图3.实验测试不同光栅周期和电子能量条件下的辐射频率分布

基于上述原理,当电子能量低至1.4-2.6keV时,单个辐射单元可以实现约5THz的调谐范围,而包含4个辐射单元的芯片实现了覆盖3.2-14THz的宽谱太赫兹辐射的连续电调谐。与目前国际上最领先的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大型装置相比,太赫兹辐射可调谐频率范围相当,但器件尺寸缩小至少3个数量级,且兼顾了片上集成和超宽谱连续可调两种优势。

该工作不仅将无阈值切伦科夫辐射的频率拓展至太赫兹频段,推动了双曲超材料和切伦科夫辐射的研究,同时实现了全片上集成、宽谱连续可调的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为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有望为未来的太赫兹源乃至整个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研究成果以“片上切伦科夫辐射调谐在3.2-14太赫兹”(On-chip Cherenkov radiation tuning in 3.2-14 THz)为题,于8月25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李天畅和电子工程系教授刘仿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仿、电子工程系教授黄翊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1级博士生陈宇迪,2022级博士生熊晓桐,副教授崔开宇、冯雪,教授张巍为论文共同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教育理论、心理研究和管理国际会议(ETPRM 2025)(2025-11-7)

2025年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国际会议(ICVRAE 2025)(2025-11-25)

2025年创新设计与公共艺术国际会议(ICIDPA 2025)(2025-11-5)

2025年土木工程、自动化系统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SCCEAS 2025)(2025-12-26)

2025结构材料、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技术国际会议(SMIDDET 2025)(2025-11-15)

2025年信息社会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ISIS 2025)(2025-12-4)

2025年环境污染与低碳发展国际会议(EPLCD 2025)(2025-11-30)

2025年微电子、集成电路与通信系统国际会议(IMICCS 2025)(2025-11-23)

2025年考古学、地质勘探与历史学国际会议(AGEH 2025)(2025-11-24)

2025年机械工程、智能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会议(ICMEICI 2025)(2025-12-2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