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信息 >> 综合类别

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会议

发布时间:2008/06/06

[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中文): 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会议
会议名称(英文):   
所属学科:
新闻学与传播学 
会议类型: 国内会议
会议论文集是否检索: 不详
开始日期: 2008-5-10
结束日期: 2008-5-11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城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具体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传播学会
协办单位:
承办单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议题:
从历史到未来:传播 对话 共享
[ 组织结构 ]
会议主席:
组织委员会主席:
程序委员会主席:
会议嘉宾:
[ 重要日期 ]
摘要截稿日期:
全文截稿日期: 2008-3-31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交修订版截止日期:
[ 会务组联系方式 ]
联系人: 谢 明
联系电话: 010—65940574
传真:
E-mail: cac.cass@yahoo.com.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九号楼北京2011信箱
邮政编码: 100026
会议新闻(共0条新闻):
会议注册费:
会议网站: http://www.cacr.org.cn
会议背景介绍:  自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召开至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织召集并与高校、媒体合作主办的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已经召开了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传播学界的学术品牌会议。历届传播学研讨会都以提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以及对传播学界同仁的广泛吸引力而取得成功,其历史的延续性、学术拓展性及其理论建设性有目共睹。

  2005年2月,在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界的多年呼吁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CAC)注册成立。中国传播学会系中国大陆第一个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传播学研究学术团体。

   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鼎力支持。

  中国传播学会作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权威性学术团体,在国内传播学界以及传播业界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为了迎接第十次传播学研讨会的召开,中国传播学会在2007年夏天组织召开了以“传播学研究在中国:反思与展望”为主题的传播学高端学术研讨会,为第十届会议做了学术方面的酝酿与准备。

   我们回顾和反思了近30年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重新审度传播学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理论传统,探讨了未来建设中国传播学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和使命感,尤其是当我们置身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时代、面临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不得不思索:中国传播学该向何处去、传播学需要思考何种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传播研究范式、如何自我开放,在学术研究方面实现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与跨学科思想拓展、传播学如何满足社会生活与日常实践的需要,应对不断发展的传播技术的挑战等等问题。

  2008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中国传播学研究三十周年。我们期望第十次全国传播学会议之后,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传播学在中国能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社会科学,使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与新的学术境界,从而形成学术研究新的开端,为今后的学术发展积累理论思想资源,奠定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

   因此,为履行中国传播学会的职责并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学术拓展使命,适应现今中国传播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趋势,我们总结了历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同时也借鉴国际传播学界高水准与高端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的举办模式与经验,从2008年起,“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更名为“中国传播学大会”。由此,将于2008年5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名称即更改为”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
征文范围及要求:     会议论文或研究报告写作的相关议题提示

1、 传播学在中国三十年反思:问题与症结。
2、 中国传播学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需要关切的领域与问题。
3、 传播学理论与传播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范式的演进。
4、 对话与传播:从不同视角透视个人、小组、群体、层次、组织、媒体以及国家、世界等语境中的文明对话、传播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及其现象。
5、 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资源和方法创新;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6、 西方传播理论与传播思想的重新发现与深度思考。
7、 文明传播与文明进程:理解和界定人类文明发展与传播的相关的范畴、概念、思想、历史特点等;中华文明复兴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传播学意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方法论探讨。
8、 转型社会与传播:改革开放与中国传媒的变革;发展传播与现代化反思。
9、 传播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国家和世界文化与传播发展战略问题;跨越“数字鸿沟”战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10、 国家形象传播:有关民族、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构建、形象传播策略与跨文化传播问题。
11、 跨文化传播:数字化与全球化时代的意义传递、意义诠释与意义建构。
12、 奥运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历史、理念与意义。
13、 人际传播与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方法与应用。
14、 科技传播与创新传播的机理与实践问题。
15、 影像传播、视觉传播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和表达。
16、 组织传播:理论的流变与创新;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传播战略问题。
17、 商业传播与企业传播:战略决策与传播、资本形象和资本市场的传播策略、广告传播、品牌传播、整合营销传播、跨国投资与经营的文化传播问题等。
18、 网络传播的社会安全和道德问题,网络传播与公共空间、公共话语的建构。
19、 媒介经济:传媒的投资、产权、战略管理、人力资源与资产管理问题等。
20、 健康传播研究、性别与传播研究。
21、 传播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播技术的社会意义及其发展战略问题。
22、 新媒体传播与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趋势与传播整合。
23、 媒介环境学研究: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24、 传播法规与伦理:传播政策与公共利益、传播管制问题、案例分析等。
25、 人类学与传播:传播人种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媒介与乡村的社会变迁。
26、 全球传播:历史与格局、国际传播法规与政策的冲突与认同。
27、 国际政治与中外关系中的传播学问题。
28、 风险社会与危机传播。
29、 和谐传播与媒介文化。
30、 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与媒介的社会责任。

    论文的提交与写作要求

   我们将按照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方法和形式,为会议编辑和印制会议论文资料,以及有关会议议程安排等相关文件。为避免技术问题,鼓励尽早提交论文
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以会议主题及相关议题为主;
2.论文正文前附500字左右的中英文论文提要。
3.注释和引文注重学术规范性,论文注释附论文正文后;
4.论文字数限于3000——7000字之间,至多不超过1万字;
5.请提供Word文档的电子文本;
6.已发表的论文请勿报送;
7.论文正文后附作者简介75-100字。
会议视频:
相关资料下载:

版权声明:
来源本站整理,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会议推荐
相关期刊推荐
相关会议信息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