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0
![]() |
图 中国近海主要变化趋势:增暖、氮磷比升高、缺氧酸化、生物小型化、暖水物种入侵、甲藻增多、多毛纲增多、鱼类丰度下降和珊瑚白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40)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 seas around China in a warming climate)”为题,于2023年7月18日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在线发表综述性文章,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7-023-00453-6。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海正在发生着多方面变化。该综述文章首次在国际上从跨学科角度整合了近年来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科学认识,集成了最新的长期观测数据,系统阐述了中国近海过去几十年的演变规律,剖析了海温升高、海洋热浪、环流变异、富营养化、缺氧酸化、初级生产力变化、物种更迭和群落结构改变等现象(图)的时空特征,揭示了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在中国近海长期演变中的协同作用。
文章指出1950年以来中国近海表面温度平均每十年上升0.10–0.14摄氏度,至80年代起明显加速。其中,东海增暖最快,冬季升温显著快于夏季。增暖趋势还引发了日益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中国近海“海洋热浪”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平均强度均在显著增加,造成了珊瑚白化和渔业、养殖业的重大损失。随着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增加,中国近海总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增暖和富营养化共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缺氧和酸化趋势,威胁着海洋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伴随着物理和化学背景的改变,中国近海的浮游、底栖、鱼类生物群落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呈现出“小型化”和暖水物种入侵两个鲜明特征。
文章通过气候模式预估,未来上述变化趋势将可能进一步加剧。为了准确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演变趋势,更好地发挥中国近海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文章指出应进一步加强中国近海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关注近岸和次表层增暖、陆架环流和海气通量变化、多因子联合作用机制、生物多样性预测等研究热点,并倡导在未来的近海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手段。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10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7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2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93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4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54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4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1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2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07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84
-
学术会议检索全攻略:科研工作者必07-31
-
学术报告写作全攻略:从选题到答辩07-31
-
学术会议海报设计的核心法则与避坑07-31
-
中国学术会议的生态图谱:一场知识07-31
-
厦门淘月嫂有限公司 2114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3070
-
广州市金晔展览有限公司 2158
-
杭州师范大学 4968
-
djfdvn 24028
-
天九伟业集团 18019
-
北京无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 7955
-
唐山创新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931
-
北京联合大学 24033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8072
-
西安理工大学 24349
-
上海同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879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32
-
世联博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8165
-
江苏省南京市 2344
-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21278
-
国防科技大学 17988
-
北京科萃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技术研究 7984
-
华中师范大学 24018
-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