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材料保护》期刊的学术定位与发展现状解析

2025/07/11

《材料保护》期刊的学术定位与发展现状解析

在中国表面工程领域,《材料保护》作为创刊超过60年的核心科技期刊,始终是学术界与工业界的重要交汇点。这本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管的双月刊,最新影响因子达到1.826,其研究范畴覆盖腐蚀防护、表面处理、摩擦磨损等关键技术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在极端环境材料防护、智能涂层技术等前沿方向的前瞻性研究,使其在JCR分区中稳居Q2行列。


一、期刊发展史与学术定位

创刊于1962年的《材料保护》,见证了新中国工业防护技术发展的完整历程。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首批专业期刊,其编委会成员包括6位院士与30余位长江学者,这种配置确保了刊物在表面工程领域的权威性。2018年转型为全英文刊Materials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后,国际稿源比例从12%攀升至47%,特别是在2023年的统计中,海外下载量较五年前增长了216%。

从学术定位来看,期刊独创性地设立了”环境适配防护”专栏,聚焦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表面工程解决方案。最新一期专题”深海装备长效防护体系”中,青岛海洋所团队研发的仿生梯度涂层技术,在南海实地测试中展现出突破性的6000小时耐蚀纪录,这项研究被收录为封面论文。


二、近三年热点研究方向分析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2021-2023年间刊发论文的三大关键词集群分别是:纳米复合涂层(出现频次348次)、微生物腐蚀防控(279次)、极端环境适应性(265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表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开创了智能防护研究新范式,该文已被引97次。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第二期推出的”空间站材料防护”专题,集中发布了6项空间环境下材料性能演变研究成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发的原子氧防护膜层,在实践二十号卫星上实现连续18个月零失效运行,该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产学研结合特色及行业影响

区别于纯理论研究期刊,《材料保护》独创的”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栏目,在2022年促成27项技术成果转化。鞍钢集团研发的稀土改性热浸镀技术,通过期刊搭建的产学研平台,已在国内5条汽车板产线应用,年节约锌耗达3800吨。这种”论文-专利-标准”的链式转化模式,使其获得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支持。

在标准制定方面,依托期刊成立的表面工程标准工作组,已发布12项团体标准。其中”氢能源储罐内壁涂层技术要求”标准,被列入国家能源局2023年重点推广目录。这种将学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标准的能力,成为期刊区别于同类刊物的核心优势。


四、国内外同类期刊对比研究

与Elsevier的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影响因子4.158)相比,《材料保护》在中文原创研究发布、区域性工程问题解决方面更具优势。而对标中科院分区Q1的Corrosion Science,本刊在工程案例数据库建设方面特色鲜明,目前已累积4300余例工业防护失效分析报告。

从审稿周期来看,期刊采用的双盲审制度将平均审稿时间控制在48天内,相较于国外同类期刊普遍3-6个月的周期更具效率。但国际显示度方面,虽然已被EI、CA等12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其国际引用率仍落后于TOP期刊约35个百分点。


五、投稿策略与学术规范要求

根据编辑部最新数据,2023年投稿录用率为31.7%,其中基金论文比达到89%。值得关注的是,期刊对工程应用类论文的图表规范有特殊要求,包括必须提供材料服役环境的温湿度波动曲线、至少12个月的现场测试数据等。近期因数据完整性不足导致的退修占比已达42%。

对于青年学者,期刊设立的”新锐学者”专栏采取”导师推荐+快速通道”机制,2022年在该栏目发表的论文中有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但需要特别注意,涉及军工领域的防护技术研究需提前完成脱密备案,去年有7篇论文因此进入特殊审稿流程。

与展望

在”十四五”新材料发展规划背景下,《材料保护》正加速向数字化、国际化转型。2023年上线的虚拟现实论文展示系统,使读者可交互式查看涂层截面结构。随着第7届国际表面工程大会的筹备,期刊在国际学术圈的影响力有望实现新突破。对于从事材料防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这本期刊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交流平台。

问题1:《材料保护》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何量化评估?
答:可通过影响因子(1.826)、复合总被引频次(5823次)、基金论文比(89%)、国际论文比(47%)等核心指标综合评估,其在国内材料学科期刊排名中稳居前15%。

问题2:投稿时需特别注意哪些技术规范?
答:重点包括完整的材料服役环境参数记录、12个月以上的现场测试数据、涂层截面至少三种放大倍数的SEM照片,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腐蚀速率计算模型。

问题3:期刊近年特别关注哪些新兴研究领域?
答:重点关注氢能装备防护、空间环境材料老化、生物可降解涂层、机器学习辅助防护设计、新能源系统腐蚀防控等五大前沿方向。

问题4:与国外同类期刊相比有哪些差异化特色?
答:差异化体现在工程案例数据库建设、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区域性环境防护方案研究等方面,同时保持更快的成果转化速度。

问题5:哪些类型的研究成果更适合在该期刊发表?
答:具有明确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突破、长期现场测试数据支撑的防护体系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防护方案等类型论文更具竞争力。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重庆)(2025-07-23)

第二届图像处理、智能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PICE 2025)(2025-07-25)

第六届能源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PAE 2025)(2025-07-25)

第六届经济管理与大数据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EMBDA 2025)(2025-07-25)

2025年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SM 2025)(2025-07-25)

第四届航空航天工程与系统国际研讨会(ISAES 2025)(2025-07-25)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2025年通信网络与智能系统工程国际会议(ICCNSE2025)(2025-08-01)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2025年通信技术与电气工程国际会议(ICCTEE 2025)(2025-7-31)

2025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ICIIPCV 2025)(2025-8-28)

2025年机电一体化、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国际会议(ICMRA 2025)(2025-7-31)

2025能源系统、自动控制与电气技术国际会议(ACET 2025)(2025-7-30)

2025航海工程、智能船舶与先进控制国际会议(NEISAC 2025)(2025-7-24)

2025年教育研究与信息科学国际会议(ICERIS 2025)(2025-8-29)

2025年智能轨道、智慧城市与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ISRCTE 2025)(2025-7-30)

2025年图像处理,计算机与深度学习国际会议(IPCDL 2025)(2025-7-23)

2025年结构力学、材料与土木国际会议(SMMCE 2025)(2025-8-31)

2025年测量控制、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国际会议(ICMCVIP 2025)(2025-7-2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