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图 FAM171A2促进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71471、82401676、92249305)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教授团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教授团队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神经元FAM171A2介导α-突触核蛋白纤维摄取并促进帕金森病发生(Neuronal FAM171A2 mediates α-synuclein fibril uptake and drives Parkinson’s disease)”为题,于2025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p364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预计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既往研究发现α-突触核蛋白在病理条件下会发生错误折叠并聚集形成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破坏神经元功能并导致其死亡,是PD的关键致病蛋白。这些致病蛋白还会像“种子”一样播散,入侵邻近神经元,募集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单体发生错误折叠,形成更多的致病“种子”。这些致病“种子”可以在神经元间传播,当传播到中脑黑质区域时,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从而出现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PD运动症状。但目前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间传播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仍然缺乏有效干预手段。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FAM171A2是PD风险基因;并基于PD患者临床样本分析发现,患者大脑中FAM171A2蛋白含量增高,且FAM171A2含量越高的患者,其脑内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含量也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神经元细胞膜上,FAM171A2可选择性的结合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并携带其进入到神经元中,诱导神经元内单体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发生错误折叠,造成神经元死亡和其在神经元间的传播。团队随后研究证实敲除小鼠神经元上FAM171A2,可以有效控制小鼠帕金森样症状的进展。基于前述发现,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的蛋白结构预测和虚拟筛选技术,从7000余种药物中成功筛选出候选小分子bemcentinib,并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该小分子可有效抑制FAM171A2蛋白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结合,并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的摄取(图)。
本研究发现了神经元上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潜在膜受体FAM171A2蛋白,揭示了FAM171A2蛋白是促进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的关键,筛选出FAM171A2有效阻断剂bemcentinib是治疗PD的候选小分子。该研究结果为P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和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82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52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60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71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898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39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620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1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189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64
-
从选题到发表:5个关键步骤攻克S07-28
-
投了学术会议真的可以不参加吗?学07-28
-
EI会议期刊论文怎么写?资深审稿07-28
-
如何在Scopus发文?从选刊到07-28
-
后勤工程学院 2074
-
甘肃方舟旅游公司 23893
-
中国社会岩石力学工程 23054
-
辽宁铁岭福香居 21021
-
番禺理工学院 17981
-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结构工程 18029
-
集美大学 24152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8112
-
北京米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8005
-
沈阳中意国际旅行社会议服务部 20863
-
ASTIRC 24058
-
深圳家家母婴科技有限公司 7886
-
山东科技大学 7908
-
沈阳大学沈阳大学 21037
-
中能学(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17952
-
第八届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会议 23113
-
成夏 23051
-
希沿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8364
-
北京国科企研信息咨询中心 2194
-
武汉金钥匙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