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沈月毛/李瑶瑶教授团队、朱德裕副教授合作揭示中链脱氢酶的独特还原环化机制
2025/05/28
近日,药学院沈月毛/李瑶瑶教授团队与基础医学院朱德裕副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化学系杜良成教授合作,在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medium-chain dehydrogenase/reductase-catalyzed reductive cyclization in 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 biosynthesis”的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谢向前、李凡和穆妍欣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瑶瑶教授、朱德裕副教授、杜良成教授和沈月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药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
环化反应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分子骨架,同时增强化合物的结构刚性和生物活性。然而,由亲核试剂介导C-C键形成的还原环化反应目前仍相对罕见。中链脱氢/还原酶(MD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的氧化还原酶,具有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这些酶通常作为NAD(P)H-binding的脱氢酶(Zn+依赖)或还原酶(非Zn+依赖)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多环大环内酰胺(PoTeM)生物合成的MDRs为首类被发现的环化酶。尽管部分PoTeM相关的MDRs已通过体外酶活和同位素标记得以表征,但支撑其环化活性的结构基础和催化机制仍不清楚。
本研究首次解析了PoTeMs相关MDRs家族成员OX4和CftD的apo-及底物复合物结构,并结合突变分析,揭示了其所介导的环化反应机制。我们发现OX4催化反应从NAD(P)H依赖的1,6-还原开始,C7-羰基氧通过水介导的质子化,促使分子内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发生,从而形成C11-C22键,最后通过异构化得到终产物。底物的精确定位以及保守氨基酸W260对烯醇中间体的稳定作用,对于环化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此外,结构比较定位了与底物选择性相关的关键loop区,并通过工程改造实现了CftD的底物选择性改变。这些发现不仅为该类环化酶的结构及催化机制提供了深入理解,也加深了我们对酶促环化过程的认知,对酶工程改造和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47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355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366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506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642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753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0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28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022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09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262
-
SCI期刊投稿全流程解析:从实验07-15
-
计算技术的新进展,自动化期刊的价07-15
-
Word文档目录自动生成的正确设07-15
-
从选题到刊发:CSSCI期刊论文07-15
-
重庆远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17899
-
武汉金钥匙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1046
-
广州会易佳商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893
-
国家会议中心 21261
-
PCIM-Asia研讨会 23914
-
APISE 23068
-
中国健康产业论坛 24014
-
西北工业大学 17979
-
云南昆明中国国际 1854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工程 23039
-
西安新韵排练厅 23065
-
国研博学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3889
-
北京木兰创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229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8162
-
玩具有限公司 18104
-
International As 7983
-
中国民航大学 18099
-
天津市南开大学 18019
-
上海景桥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816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