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服知识 >> 会议硬件>> 会议硬件

多媒体视频会议技术之关键技术

2008/09/11

多媒体视频会议技术系统集现代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体,其中视频会议关键技术如下:

  1.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
  视频会议采用数字信号传送,而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号数字化后的数据量很大,如一路电视模拟信号传输时占6~8MHz带宽,数字化后形成200Mbps 以上的数据流,这将占用大量的长途通信信道,在目前的通信环境与设备条件下,显然是不可行的。于是,20多年来,人们不断地研究在保证一定质量和压缩比前提下的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从方法上看有两大类,一类是无损压缩与编码,如哈夫曼(Huffman)的可变长度特征编码,Lempel、Ziv 和Welch的自适应压缩LZW编码,由Elias提出并由Rissanen 和 Pasco 推出的算术编码,以及游程编码LC(RunLength Coding)等,这类统计编码技术又称可逆编码,它不丢失任何信息,但压缩比通常不可能超过8。另一类是有损压缩与编码,它是近10多年来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领域,其方法包括预测、变换、模型、基于重要性、基于内容的编码,以及在以上基础上的混合编码。目前最通用的是被认为对语音与图像号的准最佳变换——离散余弦变换(DCT)方法。它以DT为基础的静态图像编码在20倍左右的压缩下仍然保持相当好的图像质量,加上运动估值与运动
补偿等技术所形成的动态图像编码技术,在120倍左右的压缩下,数据流所恢复的视频的信噪比还是很高的。因此,这些技术已经具备实用化条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TU等用来制定出一系列的编码标准,如H.261、H.262、H.263等,为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码技术与标准。顺便指出,许多生产视频会议设备的厂家都宣称拥有独特的编码技术。这一方面表明了编码技术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出于保护产权的目的。

  2.带宽与数据传输
  多媒体视频会议依托的环境是多样化的,其网络类型包括LAN、WAN、ISDN、Internet以及B-ISDN、ATM等。每种网络的带宽与传输协议是不同的,并且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信号中,包括了视频、音频、数据及同步控制信号,不同种类的数据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传输要求。多媒体视频会议要借助现有的传输体系来传送数据,因此,目前国内外商品化的视频会议产品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高档会议室型 以美国Picture Tel、Vtel等公司为代表,使用DDN或专网,一般运行在300K~2Mbps速率下,提供高质量的多点控制会议服务,配有高档摄像、音响与显示器材,以保证高质量的多媒体效果。桌面会议系统 以美国Intel公司的ProShare系列产品、以色列的Vcon Online系统等为代表。较高档的通常在DDN与ISDN环境中运行,在112~768Kbps速率下,可提供每秒25~30帧CIF或QCIF图像;低档的通常在LAN/WAN环境中运行,在384Kbps速率下,提供每秒15~20帧图像质量。可视电话类型 将美国Connectix公司的QuickCam数字摄像机配以Microsoft公司的NetMeeting或WhitePine公司的Cu-Seeme等软件,便可构成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的简便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运行在普通公共电话网(PSTN)上,在28.8Kbps或33.6Kbps等速率下,一般可提供5~10帧QCIF格式的图像。

  3.人机交互与协同工作
  多媒体视频会议由本地发展到远程,由局部地区发展到国际交流。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应用的重点从求解问题向方便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向转移,信息共享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孤立式工作方法,以文本为主体的信息媒体,以及单纯异步
式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CSCW是一个新的多学科的领域,其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通信、分布系统、人工智能、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这些学科或学科方向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CSC的有关问题。多媒体视频会议利用CSCW,为空间中相互隔离的人们提供"Face-To-Face" 和WYSIWIS"(你所见即我所见)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目前,我国"九五"重点科技项目"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中的"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便是按照CSCW模式来研制的。其CSCW研究主要围绕在协调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流(Work Fow)的定义,以及执行、监控及协调原则的制定;实时型CSCW应使合作者在相同的时间中共享相同的对象,由系统确定合作者对对象的哪一个逻辑部分操作,既要并发又要锁定。该课题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了的HTTP、MPEG、H.263、G.723.1 等标准,以及Java、HTML、VRML等工具,设计高效率的代理机制,使与会者感到自由与高效率。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知识
近期会议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古代文学、文化交流与艺术传播国际研讨会(ALCEAC 2025)(2025-9-21)

2025智能电网、可持续能源与电力国际会议(ISEE 2025)(2025-9-29)

2025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AIIPCE 2025)(2025-10-6)

2025年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国际会议(EEAC 2025)(2025-10-3)

2025年可持续材料、化学与智能高分子国际会议(SMCIP 2025)(2025-10-18)

2025政治学、地理学与国际关系国际会议(ICPSGIR 2025)(2025-10-20)

2025年大数据与金融风险管理国际会议(ICBDFRM 2025)(2025-9-30)

2025年地球科学与水利工程国际会议(ESHEIC 2025)(2025-9-30)

2025年城市建设、土木工程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UCCEP 2025)(2025-10-27)

2025年药物药剂、护理与医用仪器国际会议(PPNMI 2025)(2025-9-7)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