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海外合作者在地球磁层对流模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6
![]() |
图 磁层对流增强示意图。a) 经典的Dungey循环对流模式,b) 日侧驱动的磁层对流模式。a)图体现的夜侧驱动对流和b)图体现的日侧驱动对流是两个独立过程。黑色箭头代表磁力线,粉色箭头代表对流方向,蓝色箭头代表对流电场
太阳风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持续不断地压缩地球磁场的磁力线而形成的空间称为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物质的全球尺度对流是行星(地球)磁层的基本特征。太阳风的物质和能量对行星磁层的作用,特别是磁层中等离子体对流运动的驱动机制一直是太阳风-磁层耦合的前沿科学问题。
全球尺度磁层对流循环模式(Dungey Cycle)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描述太阳风-磁层耦合的基本模式,在地球空间能量爆发事件(如磁暴、亚暴)等空间天气现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该经典模式仅预言了等离子体对流周期一般在小时量级,在解释10到20分钟的快速响应对流事件时遇到了困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88101、42174207)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戴磊研究员、王赤院士以及国际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深入分析了磁层对2016年3月11日太阳风的响应。数值模拟和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日侧磁重联通过激发1区和2区的场向电流,直接驱动了磁层内的向日对流,对流增强在10-20分钟内即从日侧逐渐扩展到夜侧。值得注意的是,该过程在行星际磁场从北转南后几乎是即时发生的,在同一时段,夜侧磁重联并没有影响磁层对流模式。而在经典的磁层对流循环模式中,日侧和夜侧磁重联必须是一起联合运作的两个驱动。该研究提出了经典对流循环模式外的新图像(Pattern)——日侧磁重联直接驱动的磁层对流,表明日侧和夜侧磁重联可以相互独立地驱动磁层大尺度对流,支持了现代的扩展/收缩极盖模型和直驱亚暴模型的预期。
相关研究成果以“日侧磁场重联驱动的全球尺度磁层对流(Global-scale magnetosphere convection driven by dayside magnetic reconnection)”为题,于2024年1月20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4992-y。
研究强调了大尺度场向电流和等离子体对流在太阳风-磁层耦合中的关键作用,所提出的新物理图像可以在预期2025年发射的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项目“微笑计划(SMILE)”任务中得到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了解行星磁层空间的基本物理过程、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辽阳电视台辽阳广电中心 18018
-
博思教育 21260
-
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 7886
-
湖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986
-
郑州迎春会议策划有限公司 2327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113
-
上海生物谷 23991
-
世联博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3189
-
WWX 23039
-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03
-
阿东数码电脑电器行 18007
-
石家庄经济学院 18074
-
中国膜工业协会 21067
-
中国系统仿真协会 23256
-
烟台惠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948
-
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4001
-
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2101
-
上海传神网络 23046
-
西藏金谷旅行社 18155
-
亚太科学工程技术协会 2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