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基于双靶点抗耐药真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2
![]() |
图 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活性分子的设计策略与动物活体治疗效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0)等资助下,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基于双靶点抗耐药真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一种双靶点抗真菌活性分子有效对抗多重耐药的人类真菌病原体(A dual-targeting antifungal is effective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human fungal pathogens)”为题,于2024年4月8日发表在《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662-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机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真菌的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而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应对耐药真菌的迅速发展。双靶点药物有望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多个途径降低耐药性发生的机会,在药物研究中具有很大前景。然而,真菌和哺乳动物细胞均为真核细胞,高度相似的细胞结构导致抗真菌分子靶点难以明确。因此,双靶点药物在抗真菌药物研究领域一直未取得突破。
刘润辉教授课题组提出以优异生物安全性的聚噁唑啉(多肽主链上酰胺键转移至侧链)模拟天然多肽的策略。通过以聚噁唑啉的非天然骨架多肽结构模拟宿主防御肽、同时引入DNA结合功能基团,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设计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聚噁唑啉活性分子并明确其机制(图)。进一步研究表明,双靶点活性分子对多种临床常见耐药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和烟曲霉菌)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在角膜炎、擦伤、系统感染等多个小鼠耐药真菌感染模型中均显示出优异治疗效果。此外,对比现有单一机制的抗真菌药物,双靶点活性分子更不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抗真菌药物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研究成果提出了双靶点抗耐药真菌分子的设计策略,解析了活性分子通过细胞膜和DNA双靶点抗耐药真菌机制,为抗耐药真菌感染药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探索了双靶点抗耐药真菌分子的潜在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河南省商丘市化妆品 22998
-
珠海铭鼎科技有限公司 7977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17978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21142
-
中国通信学会 21116
-
北京化工大学 18121
-
山东轻工业学院 18220
-
科学研究中心 20979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1899
-
武汉大学+东密歇根大学 1961
-
郑州迎春会议策划有限公司 2327
-
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 23140
-
金豆实业公司 2103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2320
-
山东大学 8297
-
北京企联高科高分子技术中心 24151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23016
-
新疆大学(211) 18231
-
北京木兰创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22968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