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以数智技术引领教学创新

2025/11/11

文章导读
是否好奇国家级认证的虚拟仿真课程如何重塑新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打造的"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实务训练系统"给出了惊艳答案:以10省44县真实案例为蓝本,构建沉浸式学习化身调查者、决策者、报道者,在虚拟县域中解锁融媒体报道、舆情应对、电商直播三大核心技能。这套动态升级的智慧教学系统不仅高度还原民族节日展演、方言交互等特色场景,更打通了教研成果转化通道,让学子在解决民族文化传播""助农营销"等现实命题中锤炼专业本领。看国家级教学团队如何用数智技术编织产学研用链条,为民族地区培养专家型传媒人才!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民大新传)团队设计与实施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综合实务训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入选其中,那么此系统的课程主要涵盖哪些内容?有哪些特色呢?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以数智技术引领教学创新

推进数字化教学创新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需要进行系统性创新。”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虚拟仿真课程是强化教学互动性、建构仿真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型手段,也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创新的载体。

为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和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民大新传依托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调研的一手素材,利用虚拟仿真等数智交互技术开发了实验教学系统,嵌入融合新闻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深度报道专题、网络舆情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团队介绍,此系统于2021年立项建设,2022年完成开发并试点使用,2023年上线并升级,2025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实验应用3年以来,帮助校内外不少学子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开展县级融媒体实务训练。

“教研团队创新教学模块设计,将四川、云南、贵州等10省(区)的44个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与产出系列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研共通互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课程负责人郭全中表示,该实验教学系统中涉及的3个各具特色的虚拟县域,都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原型,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的社会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

融通理论讲授与实务训练

“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县情调研和融媒体中心调研,要求学生对不同融媒体中心进行个性化建设规划,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因地制宜进行融媒体中心经营管理的能力。”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能传播系主任、副教授吴占勇介绍,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深入融媒体中心工作一线,开展融媒体新闻报道、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助农电商直播三项大型综合实务训练,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舆情追踪、数字营销三项重要的知识领域和能力板块。

仿真场景贵在真实还原,因此实验融入了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和地区元素。在实验场景中,融媒体新闻报道是关于民族文化节日活动的主题报道,设置了包含民族歌舞展演、民族娱乐项目体验等环节;数字营销从茉莉花及配套产品的电商销售入手,设置了产品定位、SWOT分析、渠道分析、直播实务等综合训练。

“虚拟仿真实验通过人机互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毛湛文认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通过县情调研、融媒体中心调研、综合实务体验,能深刻理解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遭遇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改革之策。

然而,在虚拟仿真实验开发过程中,教研团队也遇到了两大难点:一是抽象知识如何与具象场景相结合,在给出特定的生活工作线索的同时,要将知识点和能力考察要点融入其中,这给专任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我们通过大量观摩其他虚拟仿真实验,与技术开发团队研讨场景搭建问题。同时,课程开发团队中擅长影视制作、可视化产品制作的教师们一起反复设计和讨论,成功将知识点丝滑地嵌入到丰富的场景中。”吴占勇说。二是如何提升实验的互动性,交互的时机、形式、目的以及每一步交互是否需要赋分、赋多少分等,都需要开发团队进行精心设计。“开发初期设置的选择题比较枯燥,在后续的升级中,我们邀请来自民族地区的同学及其亲友录制了方言真声,综合调动声音、图片、影像等手段丰富交互形式,设置了‘网络信息隧道’这一趣味交互形式,让交互体验更加丰富。”吴占勇回顾道。

“我们克服了多个难题,成功地将现实材料讲授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郭全中感慨,以“任务驱动+角色赋予”为中心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查者、决策者、报道者、传播者等身份转换中处理复杂问题,探究式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通产学研用链条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谋篇之年,民大新传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不仅是学院多年探索数字化教育、注重课程改革创新的体现,也是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有组织教学研究”的成果。

“虚拟仿真实验将实验情境设立在民族地区县域基层,将综合实务训练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舆情治理、助农营销等相结合,提升学子的新闻传播专业核心能力,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服务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毛湛文说,未来,学院将面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院校进一步推广,在使用与反馈中优化内容设计,建立更多的田野点,助力更多地方及基层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修与培养。同时,实验还将立足5G技术,开发移动端实验。

毛湛文表示,未来,学院将依托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资源,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中的真问题,以具体项目为支撑,加强数智技术应用,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别系统国际学术会议(MVIIPR 2025)(2025-12-0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力系统和能源工程国际会议(EPSEE 2025)(2025-12-12)

2025机械电子工程与工业自动化国际会议(ICMEEIA 2025)(2025-12-16)

2025年高分子材料与材料加工国际会议(ICPMMP 2025)(2025-11-20)

2025年能源动力与材料应用国际会议(EPMA 2025)(2025-12-20)

2025年航空航天、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国际会议(ASCNT 2025)(2025-11-26)

2025年测量、天文学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ICMAOE 2025)(2025-12-12)

2025年电子、电路与控制科学国际会议(ICECCS 2025)(2025-11-23)

2025年材料工程、制造技术与机电工程国际会议(MEMTMEE 2025)(2025-12-24)

2025语言艺术、人文社科与教育管理国际会议(LAHSSEM 2025)(2025-12-17)

2025年电子技术与机电自动化国际会议(ICETEA 2025)(2025-11-18)

2025年能源转化、石油化工与低碳发展国际会议(ECPLCD 2025)(2025-12-2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