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控制学院青年交叉创新群体在高质量个性化心肺复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06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控制学院青年交叉创新群体在高质量个性化心肺复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ombined End-Tidal CO2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Guided CPR Improves Survival from Cardiac Arrest”为题,在国际急诊医学领域TOP期刊Resuscitation(中科院1区)以论著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博士研究生蒋堂兴、孙宜君、张慧丹,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徐峰教授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李可教授。山东大学为独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心脏骤停是威胁全球生命健康的重要急危重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心肺复苏(CPR)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传统CPR通常采用统一的固定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未能充分考虑个体生理状态差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本研究通过动物造模并随机分为传统CPR组(固定按压参数)、ETCO₂单一指导组(仅以呼气末CO₂为目标反馈调整按压参数)、联合指导组(同时以ETCO₂和舒张压为目标反馈,动态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发现与传统CPR组相比,联合指导组显著提高了24小时生存率、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并降低了脑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此外,联合指导组在复苏过程中的关键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ETCO₂、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冠脉灌注压(CPP))也明显优于其他组别。本研究首次发现并论证了基于实时生理反馈指导的CPR策略对建立个性化复苏操作、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得到了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山东大学临床研究项目的支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李可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峰教授、陈玉国教授合作开发的高精度全自动胸外按压装置,按压参数精准、可实时动态调节,大幅提高了本研究实验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成果有望促进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提升,推动智能化心肺复苏技术装备的发展。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宁夏大学旅游系 23156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4227
-
北京新线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990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39
-
ks 2332
-
International As 8035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8210
-
南京大学 2041
-
北京中经蓝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22945
-
天津市富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2958
-
深圳市海伦温展览有限公司 21197
-
北京学苑新报 18126
-
山东恒翠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8143
-
南京医科大学 21448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8089
-
宁波德泰中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2088
-
应用科学与工程协会 23148
-
中国能源学会 23852
-
上海亚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7981
-
南京市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