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柯尊富团队开展中国规模的胰腺癌同源重组缺陷真实世界研究
2025/09/15
(通讯员康峻鸣)胰腺导管腺癌(PDAC)因预后极差被称为“癌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仅6–8个月,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含铂化疗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方案之一,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并改善症状,但仍面临巨大挑战:约77%的患者对铂类先天不敏感,且部分初始敏感患者最终也会出现获得性耐药。针对这一瓶颈,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柯尊富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评估HRD状态来筛选PDAC铂类获益人群的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耐药性更新》。
研究团队纳入264例PDAC患者,通过基因组测序精准描绘PDAC中HRD相关基因异常,并首次提出了基于BRCA1/2双等位缺失和HRD score ≥ 42的双维度HRD定义标准。在含铂治疗组中,HRD阳性亚组的PFS显著优于HRD阴性亚组(HR=0.34,P=0.035)。尤其是BRCA1/2双等位缺失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HR=0.09,P=0.021),呈现“0进展”现象,而BRCA1/2单等位缺失并不能准确预测含铂治疗的疗效,这为BRCA1/2双等位缺失及HRD评分指导含铂治疗疗效预测提供了临床依据。
进一步分析证实,BRCA1/2双等位缺失患者的HRD score显著高于非双等位缺失人群(52 vs 14,P<0.001),提示双等位基因功能失活是驱动铂类敏感的核心机制。此外,在BRCA1/2突变患者中,非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较BRCA1/2野生型患者低(46% vs 73%),提示补偿性修复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原发性耐药的重要机制。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胰腺癌HRD真实世界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 HRD 在胰腺癌含铂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分层价值,为精准识别胰腺导管腺癌铂类治疗获益人群和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通讯作者为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柯尊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罗招凡教授及普瑞基准董宇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山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燕霞、普瑞基准孔繁城及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硕士研究生司徒晓华。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博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4040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218
-
湖南大学数学系 18098
-
先進成型技術學會 23996
-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8202
-
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8228
-
天津大学 18061
-
fdsa 24057
-
广播电视中心文山人民广播电台 18432
-
北京华斯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273
-
香港科技大学 18068
-
APISE 23016
-
湖北武汉大学 18188
-
中国beb会议主办方 18083
-
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 24296
-
云南昆明中国国际 1875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048
-
河海大学 8128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1936
-
贵阳市会议公司 2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