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浩东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植物感受重力的分子机制
2024/03/29
重力作为地球上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物理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正向重力性),有利于植物的固着及对土壤中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植物的茎向上生长(负向重力性),有利于其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以及生长空间等。植物的向重力性可分为重力感受、信号传递以及不对称生长三个过程。重力感受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对重力这一矢量物理信息的感知,其次是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变为生理生化信号。
1880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植物运动的力量》(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一书中阐明了种子植物根部感受重力方向的区域是根尖,而后三位科学家博胡米尔·内梅克(Bohumil Nemec), 戈特利布·哈伯兰特(Gottlieb Haberlandt)与弗朗西斯·达尔文(Francis Darwin)在1900至1903年提出了植物感受重力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该假说认为植物相对于重力矢量的方向改变后,平衡石细胞(根尖柱细胞和茎内皮层细胞)内的淀粉体(含有淀粉的质体)会沉降到这些细胞新的底部,启动重力信号的传递。后续研究发现重力信号传递后引起根或茎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进而调控了它们的弯曲生长。“淀粉-平衡石”假说是最被广泛接受的重力感受理论,也是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然而淀粉体沉降这个物理过程是如何转变为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信号,从而实现重力感受的,120年来并不清楚,是长期“未解之谜”。
9月2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浩东团队在《细胞》(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植物中淀粉体沉降重新极性化LAZYs实现重力感受”(Amyloplastsedimentation repolarizes LAZYs to achieve gravity sensing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解析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其核心是植物偏离重力方向后,淀粉体可通过其表面的TOC蛋白携带LAZY蛋白一起沉降,并引导LAZY蛋白沿着重力方向在细胞膜上形成新的极性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的向重力性生长(图1)。
图1.植物根尖感受重力的简化模型
该论文中,陈浩东团队提出的植物根系感受重力的具体模型如下(图2):1)植物竖直生长时,根尖柱细胞中的淀粉体沉降在细胞下侧,LAZY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下侧的细胞膜上,并且磷酸化水平较低;2)植物偏离重力方向时,MKK5-MPK3蛋白激酶模块与LAZY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LAZY蛋白的磷酸化水平;3)磷酸化的LAZY蛋白与淀粉体表面TOC34/120/132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促进LAZY蛋白从细胞膜向淀粉体外膜的转移;4)淀粉体沉降引导LAZY蛋白在柱细胞新的下侧聚集,此过程中LAZY蛋白可能在淀粉体与细胞膜之间来回转运,在下侧聚集的LAZY蛋白进而调控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根的弯曲生长;5)植物根尖回到竖直方向时,LAZY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定位也回到初始状态。
图2.植物根尖感受重力的模型。植物偏离重力方向后,淀粉体的沉降引导LAZY蛋白在根尖柱细胞下侧细胞膜上聚集形成新的极性,进而调控根的向重力性
该成果为120年前提出的“淀粉-平衡石”假说提供了分子解释,揭示了植物感受重力的分子机制,是植物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突破。LAZY与TOC两类蛋白均在不同植物中广泛存在,该研究揭示的重力感受机制很可能具有普适性。细胞器的运动与极性的形成都是很普遍的生物学现象,该工作揭示的细胞器运动直接调控蛋白新极性形成的机理,对其他极性相关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审稿人对该论文给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认为该成果是一项杰出的工作(outstanding work),会引起广泛的兴趣,不仅仅限于植物生物学家(attract a wide level of interest among not just plant biologists)。《植物学报》以“百年假说终获解析:穿梭的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为题,对该论文进行了热点评述,认为“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是“植物重力感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浩东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陈浩东研究团队(含担任北大邓兴旺实验室副研究员期间)2017级博士研究生陈家悦、博士后于仁波、博士后李娜、博士后邓兆国、博士后张欣欣、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亚冉、2020级博士研究生曲城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2013级博士研究生袁艳芳、2021级博士研究生潘哲贤、博士后周杨杨、2012级博士研究生李昆仑、2013级博士研究生汪加军、2023级博士研究生陈之忍、博士后王笑一、博士后王笑连、2022级博士研究生贺舒楠为参与作者。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董娟教授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清华大学笃实专项、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的资助。
鏂囩珷鏉ユ簮清华大学新闻锛屽垎浜彧涓哄鏈氦娴侊紝濡傛秹鍙婁镜鏉冮棶棰樿鑱旂郴鎴戜滑锛屾垜浠皢鍙婃椂淇敼鎴栧垹闄ゃ
2025骞寸涓冨眾鍏堣繘璁$畻鏈鸿瑙夛紝鍥惧儚涓庤櫄鎷熷寲.
2025骞寸涓冨眾鍏堣繘璁$畻鏈虹瀛︼紝淇℃伅鎶鏈笌閫.
2025骞村煄甯傜幆澧冩薄鏌撶洃娴嬩笌淇鍥介檯瀛︽湳浼氳.
绗竷灞婂湴鐞冪瀛︿笌閬ユ劅娴嬬粯鍥介檯瀛︽湳浼氳锛圙RS.
绗洓灞婁紶鎰熷櫒鎶鏈笌鎺у埗鍥介檯鐮旇浼氾紙ISSTC.
绗洓灞婁簯璁$畻銆佸ぇ鏁版嵁搴旂敤涓庤蒋浠跺伐绋嬪浗闄呭鏈細.
2025骞寸浜斿眾浜哄伐鏅鸿兘锛岃嚜鍔ㄥ寲涓庣畻娉曞浗闄呬細.
绗叚灞婅绠楁満閫氫俊涓庣綉缁滃畨鍏ㄥ浗闄呭鏈細璁紙CC.
2025骞磋绠楁満鎶鏈佹暟瀛楀獟浣撲笌浼犳挱鍥介檯瀛︽湳.
绗簲灞婃棤绾块氫俊銆佺綉缁滀笌鐗╄仈缃戝浗闄呭鏈細璁 (.
绗竷灞婁俊鎭笌璁$畻鏈哄墠娌挎妧鏈浗闄呭鏈細璁(IC.
绗叓灞婄數鍔涚數瀛愪笌鎺у埗宸ョ▼鍥介檯瀛︽湳浼氳 (IC.
2025骞寸鍥涘眾閫氫俊锛屼俊鎭郴缁熶笌鏁版嵁绉戝鍥介檯.
2025骞存暟鎹瀛︿笌鏅鸿兘绯荤粺鍥介檯浼氳(DSI.
绗崄涓灞婃満姊板埗閫犳妧鏈笌宸ョ▼鏉愭枡鍥介檯瀛︽湳浼氳锛.
2025骞寸浜屽眾IEEE浜氭床鍏堣繘鐢垫皵涓庣數鍔涘伐.
-
2025骞翠袱闄㈤櫌澹閫夋湁鏁堝欓変汉116
-
2025鏈鏂癑CR鍒嗗尯鍙婂奖鍝嶅洜瀛2461
-
濂藉鏈:绉戠爺缃戝潃瀵艰埅|瀛︽湳澶存潯鍒641
-
2025骞村浗闄呮湡鍒婇璀﹀悕鍗曞彂甯!770
-
2025骞翠腑绉戦櫌鏈熷垔鍒嗗尯琛ㄩ噸纾呭彂4295
-
涓浗绉戝崗銆婇噸瑕佸鏈細璁洰褰曪紙202964
-
鍚夋灄澶у鏍¢暱寮犲笇锛氬鏈細璁腑鐨勬彁1619
-
2025骞村浗鑷劧姝e紡鏀炬锛08-27
-
SCI璁烘枃涓殑鏁版嵁寮曠敤锛屽浣曢伩鍏08-15
-
EI鏍稿績鏈熷垔鍜屾櫘閫氭湡鍒婃湁浠涔堟湰璐08-15
-
鍥藉唴鏈熷垔EI涓庢牳蹇冩湁浠涔堝尯鍒紵涓08-15
-
鎬庝箞鏌ユ壘鍓嶅嚑骞寸殑EI鏈熷垔婧愶紵绉戠爺08-15
-
濡備綍鍑嗙‘楠岃瘉璁烘枃鏄惁琚玈CI鏀跺綍08-15
-
鏈烘绫籈I鏈熷垔鎶曠ǹ鍏ㄦ敾鐣ワ細浠庡疄楠08-15
-
SCI璁烘枃DOI鍙锋煡鎵惧叏鏀荤暐锛氬08-15
-
中储粮油有限公司 23065
-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 2060
-
科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958
-
深圳安科公司 18164
-
西北工业大学 2140
-
复旦大学化学系 21007
-
上海电子信息学院 22962
-
湖南警察学院 18229
-
中国制冷学会 21004
-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21011
-
中国光电产业平台 8033
-
桥梁工程与技术网 21131
-
中国能源学会 24286
-
中国人民大学 1969
-
华东理工大学 2244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23157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1050
-
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18081
-
北京麦迪卫康广告有限公司 21091
-
北京联合大学 2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