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命学院与深圳、新加坡相关研究机构合作解析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

2024/04/12

 层出不穷的新冠病毒突变株,严重冲击着原始株病毒感染者和疫苗接种者体内建立的免疫屏障。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子代病毒是突变株的典型代表,其表面刺突蛋白(S)高度突变,使其具有逃逸抗体识别的超强能力,是当前全球流行的主要突变株。但是,这些突变株对抗体中和能力的影响程度如何?人体内是否存在对突变株保持广谱高效中和能力的抗体?这些抗体识别病毒的靶点、抗病毒机制和保护能力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客观认识人体抗体反应能力的关键,也是我们优化疫苗和免疫策略的重要指导和参考。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政教授/鞠斌特聘研究员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Justin Jang Hann Chu教授团队,在《自然免疫》(Nature Immun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新冠病毒原始株感染能够诱导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广谱中和抗体”(Infection with wild-type SARS-CoV-2 elicits broadly neutralizing and protective antibodies against omicron subvariants)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合作团队在抗新冠抗体研究一系列成果后又一重要工作,为抗体药物和疫苗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指导。

该研究以这几个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从9名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康复者中分离到476株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45%是结合S2表位抗体,而结合RBD和其他表位抗体各占不足30%(图1a);然而,假病毒中和实验发现,大多数中和抗体主要来自于RBD抗体(30%, 40/132),NTD抗体次之(17/130),而S2抗体最少(1/214)(图1b),说明RBD是诱导中和抗体的关键抗原组分。研究人员重点评估了40株RBD抗体的广谱中和能力,13株RBD抗体能够保持对Beta和Delta等重要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但随着Omicron突变株的出现,其中6株抗体失去了中和能力。但惊奇的是,仍然有7株抗体能够中和所有的突变株,说明新冠病毒原始株感染形成的免疫印迹确实具备对抗新冠病毒突变逃逸的潜力。基因分析发现高活性的广谱中和抗体偏好使用IGHV3-53家系,再次突出了这类“公共抗体”的重要性(图1c)。动物保护实验显示4株代表性的广谱中和抗体(P2-1B1, P5S-2B10, P5-1H1, P2S-2E9)能够有效抑制Omicron BA.1和Beta突变株活毒的感染(图1d-g)。结构分析显示广谱中和抗体识别病毒的不同表位,能够一定程度耐受其作用位点发生突变,P5S-2B10、P5-1H1、P2-1B1属于经典的Class 1抗体,模仿和直接竞争ACE2受体识别病毒RBD蛋白,P2S-2E9属于Class 3抗体,P5S-3B11属于Class 4抗体(图1h-j)。该研究明确回答了3个重要科学问题:1)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能够诱导超级广谱的中和抗体;2)RBD蛋白依旧是诱导广谱高效中和抗体的理想靶标;3)模仿受体结合和IGHV3-53家系偏好的中和抗体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数据未发表),其中一些抗体对当前我国流行的BF.7、BA.5.2和国际上流行的BQ.1、BQ.1.1、XBB、XBB.1和XBB.1.5等突变株均保持高效中和能力。该研究为研究界全面认识人体抗体反应的能力,为下一代新冠疫苗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分离获得的广谱高效中和抗体是新一代抗体药物的最佳候选,也为如何从原始株形成的免疫印迹中特异性诱导这些高效广谱中和抗体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图1.新冠原始株病毒感染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研究

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政教授、清华大学王新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Justin Jang Hann Chu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特聘研究员鞠斌,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张绮、2019级博士生王子谊,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研究员Zhen Qin Aw,清华大学2020级博士生陈鹏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清华万科科学研究项目、春风基金、腾讯基金会、水滴筹基金、泰禾基金等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旅游经济、创新管理与智慧城市发展国际会议(ICTESD 2025)(2025-10-27)

2025年地球科学与环境可持续性国际会议(ICESES 2025)(2025-10-26)

2025年水利,土木建筑与工程管理国际会议(ICWCPM 2025)(2025-9-18)

2025年储能、能源材料与电力国际会议(ESEMP 2025)(2025-9-26)

2025年城市建设、交通与运输系统国际会议(ICUCTTS 2025)(2025-9-21)

2025年智能电网、电力电子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SGPERE 2025)(2025-10-20)

第五届计算机、物联网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CITCE 2025)(2025-12-19)

2025文化产业发展、科学教育与设计鉴赏国际会议(ICDSEDA 2025)(2025-9-29)

2025年第八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国际会议 (AICCC 2025)(2025-12-20)

2025年智慧城市、经济发展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SCEDBDA 2025)(2025-10-2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