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物理系魏洋、张跃钢研究组在低维半金属半导体接触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04/16
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尺寸的极致缩减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主要包括沟道长度和接触长度等器件特征尺寸的缩减和性能的优化。受益于超薄的原子结构,新型层状二维半导体具有优异的静电调控能力,在克服短沟道效应、缩减器件沟道长度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但二维半导体沟道的结构和特性也使得金属半导体接触界面处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从而限制了器件性能和接触长度的缩减。因此,在实现超短接触长度的同时保持相对低的接触电阻是目前二维电子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李炫璋在导师范守善院士和魏洋副研究员、张跃钢教授的指导下,提出并发展了二维半导体的一维半金属接触。他们将两根平行排列且具有相同手性的半金属单壁碳纳米管用于二维半导体的接触电极,从实验上实现了具有亚2纳米接触长度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这种混合维度半金属半导体接触相比二维异质结更为紧密,并且可以在外部电场的调控下实现肖特基接触和欧姆接触之间的切换。发展了纵向传输线模型,实现了短接触极限下的低维场效应晶体管各项电学参数的定量评估。基于该模型提取得到一维二维界面接触电阻率和接触电阻在欧姆接触模式下分别可低至10-6Ω·cm2和50 kΩ·μm,这在二维半导体的超短接触中处于领先水平。进一步证明了一维半金属接触的独特能带结构使其功函数大范围可调,从而可以匹配具有不同带边位置的半导体,可用做MoS2,WS2,WSe2等材料的通用电极。该工作为未来集成电路元器件尺寸的进一步微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重要方法。
器件结构、纵向传输线模型及接触电阻
相关研究成果以“二维半导体的一维半金属接触”(One-dimensional semimetal contacts to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清华大学物理系魏洋副研究员和张跃钢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物理系2018级博士生李炫璋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地方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深圳基础研究项目和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支持。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中国人民大学 21105
-
武汉志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77
-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24087
-
中科院先进院 2086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1019
-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研究会 24213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8071
-
佳平国际经济文化发展(北京)有限 17991
-
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 1969
-
阿东数码电脑电器行 18007
-
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 23201
-
北京林业大学 21022
-
山东省烟台大学 21023
-
Terrapinn Singap 21018
-
昆明兴达会议 24171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4066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 20946
-
中华国际交流协会 1955
-
淄博友好美容整形医院 18063
-
中育心理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