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化学系段炼、张东东团队研究成果显著提升蓝光OLED效率和寿命

2024/03/21

清华大学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段炼、张东东研究团队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成功采用分子全氘代替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基于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实现对现有蓝色磷光OLED性能的超越,为OLED显示和照明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氘化TADF分子在OLED中表现出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33.1%,并将1000 cd/m2初始亮度下的器件寿命(LT80)提升至1365小时。

蓝色光源作为有机显示和照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效率和稳定性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商用蓝色OLED的效率和寿命相对较低,亟需进行技术突破。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因具有纯有机、高效率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稳定性仍难以满足商业化要求,尤其是在蓝光区域。2022年,韩国三星公司报道了超长寿命的蓝色磷光材料,接近量产要求,这引起了广泛关注。未来稳定蓝光OLED究竟路向何方、选择磷光还是TADF,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重点。

在本项研究工作中,研究团队采用多次水热合成的方法将TADF分子中的氢原子全部替换为氘原子,氘代率最高可达99%,成功开发出了全氘代的蓝色TADF分子。这一策略有效抑制了分子的高频振动,从而减小振动耦合,降低了无辐射跃迁速率和化学键解离概率,大幅提高了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和寿命;还实现了在固态薄膜中发射光谱的蓝移和窄化,提升能量传递速率,实现了高色纯度的深蓝光热活化敏化荧光(TSF)器件。

20240129-科研发文-段炼-1.jpg

图1.全氘代与非氘代分子的结构分析。(a)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的化学结构;(b)-(c) 5CzBN, D-5CzBN, 5tCzBN, and D-5tCzBN的红外光谱;(d)-(e) 化学键振动模式对分子振动零点能的贡献分布。

研究团队采用TSF策略,以TADF分子为敏化剂,掺杂窄光谱荧光染料以实现高色纯度的深蓝光发射。全氘化TADF分子在敏化器件中表现出的最大EQE达到了33.1%,并将器件寿命提升至1365小时,CIE色坐标达到(0.15, 0.20)。相较于非氘化分子的OLED器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相同的器件结构下,器件效率和寿命均超越了三星公司报道的磷光材料(BD-02)。此外,通过对光物理特性的详细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全氘代分子在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光化学稳定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上均有显著提升,这些都归功于全氘代对分子高频振动模式的有效抑制及其导致的振动能级重新分布。

20240129-科研发文-段炼-2.jpg

图2.全氘代与非氘代分子的光致发光性质表征。(a)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在甲苯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b)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在甲苯溶液中的瞬态衰减曲线;(c)-(d)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在固态薄膜中的荧光光谱(15 wt%); (e) 全氘代与非氘代分子在基态(S0)和激发态(S1)之间的振动耦合示意图。

20240129-科研发文-段炼-3.jpg

图3.TADF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a) 器件结构与功能层化合物的化学结构;(b)-(c)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器件的EQE-亮度关系;(d)-(e)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f) 5CzBN, D-5CzBN, 5tCzBN和D-5tCzBN器件的寿命衰减曲线(初始亮度为1000 cd/m2)。

20240129-科研发文-段炼-4.jpg

图4.TSF器件和磷光(BD-02)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a) ν-DABNA和PtON-TBBI的化学结构;(b) ν-DABN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ADF敏化剂的发射光谱;(c) TSF器件和磷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d) TSF器件和磷光器件的EQE-亮度关系;(e) TSF器件和磷光器件的寿命衰减曲线(初始亮度为1000 cd/m2);(f) 文献已有的高性能蓝光OLED器件寿命-CIEy分布图(括号中为1000 cd/m2下的器件EQE值)。

该工作不仅在理论上为TADF分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蓝光OLED器件开辟了新的道路,将进一步推动有机发光技术的发展,对实现蓝光TADF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2024年1月29日18时,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黄天宇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张东东助理研究员和段炼教授。合作者还有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王琪、张海、助理研究员张跃威博士以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战鸽博士。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 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工程国际会议(AMTME 2025)(2025-10-19)

2025年生命健康、预防医学与心理学国际会议(ICLHPMP 2025)(2025-10-18)

2025年电子信息与交通工程国际会议(ICEITE 2025)(2025-9-26)

2025年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与信息工程国际会议(BDABIE 2025)(2025-10-21)

2025年第7届先进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 (ICABB 2025)(2025-12-21)

2025电气技术、自动化工程与机械国际会议(ICETAEM 2025)(2025-10-22)

2025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与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CTBDIS 2025)(2025-10-29)

2025年复合医学与药学国际学术会议(ICCMP 2025)(2025-9-26)

2025年电子器件、机械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IEDMEA 2025)(2025-9-24)

2025医疗器械、智慧医学与健康信息化国际会议(MDSMHI 2025)(2025-10-1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