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基于纳米孔道天然蛋白质精准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6/01
图 纳米孔道鉴定蛋白质酪氨酸硫酸化翻译后修饰示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7806)资助下,南京大学龙亿涛教授团队在天然多肽/蛋白质酪氨酸硫酸化翻译后修饰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纳米孔道的酪氨酸硫酸化状态直接测量(Direct Mapping of Tyrosine Sulfation States in Native Peptides by Nanopore)”为题,于2024年9月25日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4-01734-x。
酪氨酸硫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约1%的酪氨酸残基可能被硫酸化,然而,由于检测方法的限制,迄今仅有约160种酪氨酸硫酸化蛋白质被实验鉴定,大量重要硫酸化蛋白及其功能有待检测发现与阐明。目前,酪氨酸硫酸化检测的难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酪氨酸硫酸化对温度和pH敏感,容易在质谱检测中丢失;其次,酪氨酸的另一种翻译后修饰——磷酸化,与硫酸化仅存在微小的分子量差异(仅差0.0095 Da),使得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受到限制;此外,硫酸化蛋白质丰度极低,且在纯化分离过程中的低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检测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亟需发展一种单分子测量技术,能够直接且精准地鉴定天然蛋白中的酪氨酸硫酸化状态。
针对此问题,研究团队在仪器研制项目资助研发的“纳米孔道单分子蛋白质测序仪器系统”上,发展了一种通用型蛋白质酪氨酸硫酸化检测方法,能够在无需纯化分离的条件下,直接鉴定并定量混合体系中的低丰度硫酸化酪氨酸,突破了现有纳米孔道检测技术仅适用于测定特定已知多肽序列、难以应用于实际未知蛋白质分析的局限。同时,结合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硫酸化诱导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增强机制,证明了这种纳米孔道序列非依赖性硫酸化识别策略的可靠性,为进一步鉴定未知的酪氨酸硫酸化蛋白质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三盛励展 23229
-
南京八古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3997
-
全国微创整形外科工作委员会 24184
-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2026
-
沈阳博思有限公司 18014
-
武汉cwcn主办方 2081
-
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 17890
-
深圳澳德华移民公司 21069
-
CECSF 23204
-
西北大学 24012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1156
-
大连海事大学 23175
-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8143
-
西南交通大学 23003
-
上海傲展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8063
-
生物谷 24035
-
广州雅程整合传播有限公司 18029
-
长沙高鑫房地产有限公司 18047
-
GFFDSZ 24128
-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2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