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北航研究成果:多波长3D打印力学特性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疗器械

2025/09/06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一副小小的牙齿矫治器竟能同时实现力学性能精准调控、生物安全提升和抗菌防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突破传统3D打印局限,首创多波长动态光固化结合离心处理技术,仅用单一树脂便实现模量从54.4到246.2 MPa的梯度分布,细胞活性从30.2%跃升至86.1%,细菌粘附率显著降低。无需抛光、杜绝材料污染,矫治器精度误差≤7%,非目标牙受力直降61%。这项刚发表于《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成果,不仅为口腔医疗带来革命性工具,更将为各类功能梯度医疗器械的研发开辟新路径。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 杨贤达)光固化3D打印技术,以其无需模具即可成型和快速制造复杂结构的独特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在医用增材制造领域,商用化的光固化3D打印设备仍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目前,直接用单一材料实现打印件力学性能梯度分布的可调性较为困难,这限制了其在需要多种力学环境的医疗器械和临床场景中的直接应用;虽然灰度打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梯度功能打印,但其可能导致表面树脂单体固化不完全,从而引发严重的生物毒性问题;打印后的表面层纹结构可能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促进细菌的粘附,这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难点和挑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攻关(医工结合方向)“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樊瑜波教授/李介博副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韩建民教授团队,成功开发了多波长动态光固化结合离心处理的3D打印设备,并实现了功能梯度无托槽矫治器的安全高效制造。通过多波长分步固化策略结合离心后处理技术,在保持材料机械性能梯度分布可调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物相容性并降低了表面的细菌粘附率。该研究工作以“Multi-Wavelength Centrifugal Processing Enables 3D Printing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edical Devices: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Mechanically TunableOrthodontic Aligners”为题发表于增材制造领域著名期刊《Additive Manufacturing》(IF=11.1,中科院1区top)。樊瑜波教授、李介博副教授和韩建民教授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尹心承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本研究自主研发了灰度调控DLP打印系统及离心后处理装置。采用单一光敏树脂(TC-85)添加0.5%波长选择性吸收剂UV327,替代传统多树脂交替或正交光反应材料,消除材料交叉污染风险。通过双波长分步固化(385nm构建梯度+365nm表面强化),离心涂层技术解决表面缺陷与透光率问题,省去机械抛光工序(图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北航研究成果:多波长3D打印力学特性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疗器械

图1. 功能梯度矫治器制造流程及原理

本研究通过整合光场模拟和光聚合动力学,开发了用于预测树脂多层打印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双高斯光束方程拟合像素光强度分布,并引入缩放有效剂量概念来量化非线性的固化动力学行为。实验验证了灰度梯度的固化度与理论预测一致,通过优化,矫治器制造最大尺寸误差控制在≤7%,为高精度梯度打印提供了理论基础(图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北航研究成果:多波长3D打印力学特性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疗器械

图2. 树脂固化模型建立及优化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梯度材料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安全性。通过365nm光二次固化后,实现了模量梯度时空调控(54.4 MPa至246.2 MPa)内部DoC分布显示浅层强化效果显著。生物相容性测试证实:未二次固化样品细胞活性仅30.2%,而30分钟固化后活性达86.1%±3.9%,有效抑制了残留单体的浸出。在采用本团队自主研发的齿力智视系统[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4, 21, 100282]进行力学验证中,灰度控制将非目标牙受力降低61%,并通过7天白光照射监测证明应力松弛缓解和模量持续提升,优化了治疗可预测性。(图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北航研究成果:多波长3D打印力学特性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疗器械

图3. 矫治器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表征

本研究基于倾斜旋转板流体动力学建立了离心涂层的厚度模型,对离心处理的参数对表面缺陷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离心涂层能够有效填充层阶结构,将透光率从2.7%提升至53.4%,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并减少了表面细菌的粘附率,为减少口腔微生物风险提供了可靠方案(图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北航研究成果:多波长3D打印力学特性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疗器械

图4. 矫治器表面性能评估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自主研发新型3D打印设备,以无托槽矫治器的直接3D打印制造为典型应用案例,实现了基于功能梯度医疗器械力学性能的时空调控,并兼具生物安全性和抗菌性能。该技术未来可扩展到需要时空力学调控特性的各种功能性医疗器械的研发中。该研究得到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海淀联合基金(L232109)的资助。该工作核心技术已经授权国家发明专利ZL202410150581.0。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国际会议(ICCEC 2025)(2025-11-11)

2025年计算机、电子材料与信息工程国际会议(CEMIE 2025)(2025-11-25)

2025年电力、可再生能源与电气技术国际研讨会(EREET 2025)(2025-11-13)

2025年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DLCVA 2025)(2025-12-21)

2025年光通信技术与光学传感国际会议(ICCTOS 2025)(2025-11-28)

2025新闻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计算国际会议(JCNMSC 2025)(2025-11-27)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2025-12-19)

2025年具身智能、人机交互与仿真技术国际会议(EIHCIST 2025)(2025-12-15)

2025年智慧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SAAIML 2025)(2025-11-16)

2025智能油田、勘探开发与能源交互技术国际会议(IOEDEOT 2025)(2025-11-20)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