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资源环境课题组张衍国教授、周会特别研究员等人在生物质水热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04/24
![]() |
图 负碳排放的纤维素生成亚微米碳球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70116)等资助下,清华大学资源环境课题组张衍国教授、周会特别研究员等人在生物质水热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温度压力解耦条件下由纤维素水热合成亚微米碳球(Decoupl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carbon sub-micron spheres from cellulose)”为题,于2022年6月2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352-x。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如木材、草和农业废弃物,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是一种可再生的碳中性资源。纤维素作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持续碳源,同时也是纸和棉基纺织品的主要成分。因此,纤维素的高附加值利用有望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纤维素的水热转化可产生固体碳材料、液体生物油和可燃气体。其中的固体碳材料,可用于净水、储能和催化等多种领域。传统的批次反应器因其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被广泛用于纤维素等固体物质的水热过程研究。然而,在典型的批次反应器中,温度和压力是耦合的,因此很难单独控制这两个变量,这导致所谓的现有研究的“温度效应”可能本质上是温度和压力的综合影响。
针对传统水热反应温度压力耦合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温度和压力解耦的概念,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温度压力解耦的水热反应系统,实现了水热过程温度和压力的解耦。基于此,研究团队发现恒定高压对于纤维素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设计了纤维素的低温快速转化路线,揭示了解耦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在温度压力解耦的路线下,纤维素可以在约117℃时降解,低于传统路线近100℃。在该路线下,纤维素衍生的亚微米碳球的生产不需要任何等温时间,与需要几个小时的传统工艺相比,大大节省了反应时间。全生命周期评估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显示出更高的能源效率,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图)。
这项工作为具有负碳效应的生物质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的可持续生产。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国家农业开发网 24087
-
长征医院中医科 21319
-
北京恒跃展览有限公司 8056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1106
-
HTRSHTR 8145
-
西安美丽医药公司 17912
-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21153
-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320
-
重庆邮电大学 23275
-
广西北海康辉旅行社 18006
-
汕头大学 7937
-
hksme 23092
-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23561
-
香港中文大学 18148
-
ZZ 8064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18038
-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 20966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4044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医院医师分会 23331
-
张家港达人网络有限公司 1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