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科学家认为:人死后可能去了五维空间,或者更高的维度!

2024/03/21

   据2016年12月7日科技讯的消息,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丽莎.蓝道尔(Lisa Randall)称她曾在一次核裂变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一些微粒突然消失,因此她大胆假设,这些微粒可能是由于飞往人类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a fifth dimension),才会在突然之间不见踪影的。


       根据目前的物理学理论,人们正在处于的时空是三维空间,而在茫茫宇宙中,则存在着许多由于引力扭曲而产生的其他维度空间。空间的最高维度可能是第十一维度,但仍尚不知晓在第十一维度的空间中是否还存在生物,生命的形式又是怎样的。


       还有部分科学家更是大胆猜测,当人在逝世后,人类的灵魂意识可能是消失在了我们三维时空中,去了更高维度的空间,然后在更高的维度中粒子重组,形成新的生命体。从而继续存活。


简评:


       生命绝不止现在我们空间有机物这一种形式,也不止在我们一个空间生存。譬如,我们人的身体或动物的身体是由有机物组成,我们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这种有机体可以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并且这些能量会形成生物电路和生物电场,这种生物电场对有机物的驱动就是生命。那么,谁又规定了必然只有有机物这一种形式可以被电所驱动呢?现在,空间维度最高到11维,那么到底其它维度是什么空间形式、又是否存在智慧生命,这些都是未知的。关于这种逻辑在思想方面的发展,其实佛学中早有研讨,那就是六道轮回。


      所谓六道轮回,用现在科学的理解,放在宇宙中,就是能量是不会消失的,但它会不断流动转化,譬如星系、星球、暗物质、黑洞······他们之间都是在不断进行能量转化的,一颗星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星系也是如此,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如此,那么作为这个宇宙中的人,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人作为一个能量有机体,当我们的这个能量有机体死了,那么就会化作尘泥,这尘泥中蕴含的能量又会变成其它能量形式,然后被其它万物给吸收,然后再重新汇聚、重组,形成新的生命形式和能量形式。


      至于所谓的人死后灵魂去了其它空间,个人认为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我们每一个的个体是当时所在空间维度下的有机体,那么当这个有机体不存在了,基于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电网络就不存在了。而我们的自我意识,其实是我们这个有机神经电网络体系与外部世界形成的反馈形成的自我意识投影,我们本身的个体意识必然会随着这个有机体的消失而消失。


       那么,人的意识是否可以永生呢?理论上也非绝对,因为如果我们能保证我们身体这个有机体一直是活体,那么我们的个体意识就能一直存在,那么人就会实现永生。但是,我们都知道有机体就必然会死亡,所以我们的个体意识在现有的生命逻辑下是不可能实现永生的。但是,如果未来系统存储空间足够大、神经系统逻辑能够完全被模拟、拷贝,那么我们的所谓“灵魂”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以信息、神经网络体系全部做拷贝,然后把这些信息全部保存好,最后再用其它能量集体的形式给表达出来,那么就可以实现永生了。


       但是,如果这个表现形式是肉体的我们可以是现在的自己,但如果这种形式不是肉体的,那么我们还是自己吗?一个人断条胳膊断条腿心理都会发生变异,受到一些刺激就会变异,自己神经网络体系投射出来的自我意识被拷贝出来了,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形式与当下完全不同,那还是自己吗?所以,个人认为那时候被拷贝的那个精神体自己都不会再认为那是自己了,因为神经体系的投射逻辑变了,投出来的意识形态当然也就变了。


       再拉回来说,所谓的生命在这个世界消失,然后再到第五维度、第六维度、甚至更高维度继续存在的猜想,个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但是,个人认为一个空间的能量场对另外一个空间的能量场可能会产生影响,那么一个空间生命的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空间能量的重组倒是有可能,但那和你现在的所谓灵魂是无关的。


       人类要永生,就必须要克隆一个一模一样的肉体出来,但哪怕是克隆出来的肉体因为其生长的时空不同,他也会形成自己的神经网络投影体系,并出现自我意识,那么我们又如何制造出一个肉体可以把我们的神经网络体系和信息存储体系进行百分百拷贝呢?而如果把人的这些装到一个机器上,是不可能达到人那么精密的,也就是根本不可能百分百拷贝。所以,人的永生是不可能的,但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可以延年益寿,有可能把主要思维体系进行部分拷贝实现思想在另外生命体系下存在,但也仅此而已了。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别系统国际学术会议(MVIIPR 2025)(2025-12-05)

2025年岩土力学与工程结构国际会议(ICGMES 2025)(2025-12-9)

2025年通信、计算机科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会议(ICSE 2025)(2025-11-9)

2025年机械工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国际会议(IMERR 2025)(2025-11-12)

2025能源系统、电网与电气工程国际会议(ESPGEE 2025)(2025-11-25)

2025年模拟与数字电路国际会议(ICADC 2025)(2025-11-12)

2025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控制国际会议(ICAEEC 2025)(2025-11-19)

2025年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会议(ICEMCS 2025)(2025-11-17)

2025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与文化遗产国际会议(IGURC 2025)(2025-11-10)

2025新媒体运营、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策划国际会议(ONTIP 2025)(2025-12-9)

2025地球科学、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ESNESD 2025)(2025-12-13)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