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信息 >> 会议回顾

上海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08/09/12

    5月29日下午“上海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市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领导、市生命线工程保障与专业救援部门有关人员、市高校相关专家与学者60多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原政协副主席陈正兴、市科协副主席胡家伦、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许世远应邀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召开的。2008年初春以来,我国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一半国土面积受灾,上百人死亡,电力、通讯、交通等大面积瘫痪,经济损失惨重。2008年5月2日,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目前已造成了三万余人死亡,近八万人失踪,引起国际社会震惊。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死亡数万人,地震波及数千平方公里。上海作为一个沿海和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常受到持续高温、浓雾、暴雨、龙卷风等突发性气象灾害和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侵袭。由于地质构造背景等客观因素,上海防震减灾工作艰巨,同时面临着邻近南黄海同期性中强地震的波及影响。因此,气象、海洋和地震等成为上海主要的常见或潜在灾害。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大面积性和受灾周期性较长等特点,特别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影响或危害呈放大效应,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其抗御能力越脆弱,受影响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上海自然灾害形势不容乐观。
    研讨会上,市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李文艺教授结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了“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形势背景与综合抗御能力”报告;上海海洋预报台副台长龚茂珣研究员结合5.2缅甸强热带风暴灾害进行反思,作了“上海常见海洋灾害种类及主要威胁分析”报告;市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李永平教授作了“从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成因看气象灾害对我市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华东师大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振楼教授作了“上海主要自然灾害现状、特点及对策建议”报告,四个大会主题报告,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对上海城市安全与预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后,与会专家和学者针对如何认识本市常见自然灾害对城市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大型城市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和表征、如何发挥科技在突发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如何发挥专家学者在抗灾救灾中的辅助决策作用、如何加强防灾减灾中的基础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海应利用2008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几场特大自然灾害,反思灾害教训,分析潜在自然灾害隐患,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建言献策,并期望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我市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建议尽快形成议案,提交政府相关部门。
    俞立中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当前,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首先应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其次,要加强对自然灾害过程与灾害风险等的方面的深入研究;再者,加快自然灾害应急与防御体系建设,包括宣传教育、完善立法、基础设施建设、灾害救援队伍建设、应急预案与系统建设等。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在自然灾害风险识别、评价、情景模拟与预案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并积累了一定资料,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努力为上海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科协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市海洋预报台、市气象学会、市地理学会协办,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承办。

版权声明:
来源本站整理,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会议推荐
相关期刊推荐
相关会议信息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