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科研人员必备的八项鉴别技能
2025/08/01
在被学术会议邀请邮件轰炸的日常中,2023年Elsevier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科研人员平均每周收到3.2封会议邀请函,其中32%属于可疑的”掠夺性会议“。这类披着学术外衣的商业诈骗活动,不仅造成科研经费损失,更严重损害学术声誉。近日《自然》杂志披露,某高校教授因参加虚假会议被质疑学术诚信,事件暴露出精准识别掠夺性会议已成为现代科研人员的必修课。
一、邮件邀请的可疑表征
正规模板与欺诈邀请的核心区别在于细节真实性。近期网络安全公司Proofpoint监测发现,掠夺性会议邮件常出现”尊敬的学者”等模糊称谓,而合规会议多采用”XXX教授/博士”的精准称呼。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学术会议,其官网必定具备ICMS(国际会议管理系统)认证标识,且会议主席和学术委员会名单可验证。警惕使用AI生成专家头像的钓鱼网站,这类网站的人物介绍往往存在学术履历时间线错乱、教育背景虚构等破绽。
特别需要关注邮件中的”紧急截止日期”话术,这常是制造焦虑的欺诈手段。中国计算机学会建议,对宣称”48小时特惠注册”或”保证论文收录”的邮件要保持高度警惕。正规会议从投稿到录用至少需要2-3轮双盲评审,不会出现超常规的审稿速度承诺。
二、学术背书的虚实甄别
欺诈性会议最常见的伪装手段是伪造学术背书。2023年5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发布警示:部分掠夺性会议冒用IEEE、Springer等知名机构logo,但实际运营主体多为离岸公司。科研人员可通过”三步验证法”核实:比对官网域名与主办机构官方域名是否一致;检查机构往届会议在Scopus等数据库的收录情况;通过机构总部电话进行属地验证。
值得关注的新型骗局是”寄生会议”,即在正规学术会议名称后添加”春季论坛””国际研讨”等后缀。2023年机器学习顶会ICML遭遇克隆事件,欺诈者注册”ICML-Asia”域名实施诈骗。对此,可在中国会议展览网或国家科技学术会议目录中进行官方渠道核验。
三、学术评审的异常信号
专业级掠夺性会议已经进化出”全流程造假”能力。根据ACM反欺诈小组调查,这类会议审稿意见常呈现三个特征:评审周期异常短暂(通常<72小时)、修改意见模板化、接收函缺少具体审稿意见。今年曝光的"学术快车"欺诈案中,论文评审员竟是ChatGPT生成的虚拟身份。
真正的学术会议在开放注册前必定公示详细议程,包含分组讨论主持人、特邀报告人等具体信息。要特别警惕议程中出现大量”待定”标注,或特邀嘉宾查无此人的情况。建议通过ResearchGate等学术社交平台直接联系往届参会者进行真实性核验。
四、财务架构的隐秘陷阱
收费体系是判断会议性质的重要标尺。国际科研诚信办公室指出,合规学术会议的注册费结构具备透明、合理、分级三个特点。而掠夺性会议通常呈现”早鸟价波动异常””学生折扣缺失””硬性捆绑住宿”等特征。近期出现的”学术信用贷”骗局,正是以会议注册费分期付款为诱饵实施金融诈骗。
跨境支付更需要提高警惕。要求支付到个人账户、不接受对公转账,或注册费金额明显低于行业标准(如300美元的全包价),都是危险信号。建议通过SWIFT代码核查收款方是否为学术机构对公账户,并在支付时选择具有争议处置功能的信用卡渠道。
五、学术产出的合规审查
真正的学术会议必定明确论文发表流程。2023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会议合规指引》强调,要核查会议承诺的出版渠道是否具有正规ISSN/ISBN号,是否进入SCI/EI收录源。近年来出现的”影子论文集”欺诈,通过伪造Springer等出版社logo制作山寨论文集,实则没有任何学术收录。
更隐蔽的是”学术套现”骗局:要求作者支付高额”快速出版费”,承诺在虚构期刊发表。对此可通过CrossRef数据库验证DOI号的真实性,或使用学术出版商官方API接口查询出版计划。警惕承诺”100%EI收录”的虚假保证,正规出版机构从不做绝对化承诺。
问答环节:
问题1:如何快速识别掠夺性会议的邀请邮件?
答:重点关注称谓准确性、官网域名真实性、审稿流程完整性三个维度。合规会议邮件必定注明具体收件人职称,使用机构官方域名,且不承诺超常规审稿速度。
问题2:遇到疑似寄生会议该如何处理?
答:核对原始会议官网公告,通过官方社交媒体账号验证分会议信息,必要时直接联系主办学会秘书处确认。克隆会议通常缺少官方授权声明。
问题3:如何验证会议出版渠道的合法性?
答:登录ISSN国际中心数据库查询刊物编号,使用出版社官方检索系统验证论文集信息,并确认该出版渠道在Scopus/SSCI的最新收录名录中。
问题4:跨境支付注册费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答:核实收款账户是否对应主办机构对公账户,拒绝向个人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汇款。保留完整的支付凭证和邮件沟通记录,建议选择具有跨境争议处理功能的支付方式。
问题5:遭遇掠夺性会议欺诈应如何维权?
答:立即向主办机构所在国的学术监督部门投诉,向支付渠道发起交易争议,并向所在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报备。涉及金额较大时应及时报警,并联系学术反腐组织协助取证。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社 23228
-
长春新吉粮大酒店 17949
-
WILL 7841
-
同济大学 18030
-
山东女子学院 20886
-
武汉大学 18174
-
江南大学 8014
-
HKSME 23110
-
长江大学 18089
-
第三方的身份首发 17926
-
首都儿科研究所 214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041
-
徐州蚁行天下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7878
-
河南城建学院 18068
-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1092
-
上海歌闻展览有限公司 7954
-
HKSME 23049
-
SHDIF 8113
-
重庆康洲大数据有限公司 23946
-
西南财经大学 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