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张明君教授研究团队在口服给药微针机器人领域取得进展
2024/03/26
![]() |
图 肠蠕动驱动的仿刺鲀口服给药微针机器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73200、62350710211、62173198)资助下,清华大学张明君教授研究团队与徐静副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交叉合作,在口服给药微针机器人的“感知-驱动一体化柔顺控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利用肠蠕动驱动的微针机器人实现生物药物的无痛口服递送(Pain-free oral delivery of biologic drugs using intestinal peristalsis–actuated microneedle robots)”为题,于2024年1月5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j7067。
当前,生物大分子类药物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此类药物无法直接被胃肠道吸收,因此研究能够突破口服递送瓶颈的给药机器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社会价值。但是,现有研究大多缺乏对胃肠道运动特性的考虑,普遍利用外场或者通过弹簧等机械结构的弹性势能来驱动口服给药机器人,难以实现对机器人与胃肠道交互的有效控制,导致药物递送效率受限,且其刚性结构容易导致消化道损伤。
针对上述领域痛点,研究团队巧辟蹊径,发明了肠蠕动驱动的柔性可降解微针机器人,实现了生物类药物的安全口服递送。首先,研究团队探究了肠道蠕动的压强和“收缩-舒张”周期等动力学特性和规律,为口服给药机器人与肠道动态交互过程的力学建模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上述力学特性设计了仿刺鲀口服给药机器人,建立了可降解水凝胶机器人的力学平衡模型,优化了机器人的外形尺寸、弹性模量、填充率和微针形状等关键参数,实现了机器人与肠道交互过程中的柔顺控制。最后,在14头巴马猪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该口服给药微针机器人的胰岛素递送效率较直接口服提高了三十余倍,推动了生物类药物口服递送领域的发展。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复旦大学历史系 17838
-
公共汽车公司 17897
-
ICVMIP 22890
-
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 7745
-
青岛科技大学 17903
-
GRESGDS 23824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0801
-
ABS2016组委会 1775
-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 22794
-
2014材料科学与环境国际会议 1778
-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22845
-
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813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1025
-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南勘测 22831
-
南京邮电大学 1919
-
WILL 7725
-
华北电力大学 7885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 7966
-
社会科学与高等教育国际会议 1896
-
北京久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