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 生命学院刘俊杰课题组揭示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

2024/04/10

 逆转座子是一类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的DNA元件。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们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核酸酶(endonuclease, EN)结构域切开DNA双链,再通过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结构域逆转录合成cDNA,将R2基因序列重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粘贴”过程),完成“增殖”。

有趣的是,逆转座子等可移动的DNA元件在基因组上跳跃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基因组的组成,被认为在基因组进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思考“我们的基因组从哪里来、如何来”的问题。此外,利用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性质,开发新的核酸操纵工具,将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0230610-刘俊杰-科研-1.png

图1.逆转座子通过“复制-粘贴”在基因组上跳跃的示意图

6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俊杰助理教授课题组在《细胞》(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R2逆转座子中结构性RNA组分监督顺序性DNA切割”(Structural RNA components supervise the sequential DNA cleavage in R2 retrotranspos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R2逆转座子的mRNA中存在两段结构性的RNA,共同调控DNA双链的顺序性切割,从而保证逆转座的准确进行。此外,课题组还将第二类内含子(Group II intron)、LINE-1逆转座子与R2逆转座子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生物大分子进化过程中,以RNA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蛋白质为主导的进化趋势,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课题组发现,位于R2 mRNA 3’端非翻译区的RNA(3’-RNA)在R2蛋白质切割DNA双链的过程中,表现出促进第一条链切割、抑制第二条链切割的作用;位于5’端翻译区的RNA(5’-RNA)则表现出降低第一条链切割、激活第二条链切割的作用;而当5’-RNA与3’-RNA同时存在时,总是表现出3’-RNA的调控作用,并且完全抑制第二条链的切割。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分子机制,课题组解析了R2逆转座子在3’-RNA结合状态和5’-RNA结合状态的高分辨结构。在3’-RNA结合状态中,DNA底物被蛋白质特异性识别,3’-RNA核心区域结合在蛋白质的RNA结合(RNA binding, RB)结构域上。在5’-RNA结合状态中,5’-RNA呈现出复杂的“三爪(three-claw)”结构,紧密的包裹住蛋白质核心。值得注意的是,5’-RNA的其中一个爪(Claw3)同样结合在RB结构域上,且生化分析表明,Claw3对激活第二条链切割是必要的。

20230610-刘俊杰-科研-2.png

图2.3’-RNA结合状态(左)和5’-RNA结合状态(右)的复合物结构

此外,课题组用一段连接序列将5’-RNA与3’-RNA连接成一条RNA,设计了R2全长mRNA的模拟物(L-RNA),并获得了R2逆转座子在L-RNA结合状态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5’-RNA同样以“三爪”的形式与蛋白质核心紧密结合,但由于3’-RNA的挤占,起激活第二条链切割作用的Claw3未能与RB结构域结合。课题组发现,L-RNA中3’-RNA与蛋白质RB结构域的结合将抑制第二条链的切割,但当提供dNTP作为原料,使逆转录可以发生后,3’-RNA在作为逆转录模板的过程中逐渐从RB结构域上解离下来,5’-RNA得以与RB结构域结合,从而激活第二条链的切割。

20230610-刘俊杰-科研-3.png

图3.L-RNA结合状态的复合物结构与RNA监督DNA双链顺序性切割的示意图

综合以上分析,课题组总结得出了R2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R2蛋白质特异性识别28S核糖体DNA序列后,蛋白质RB结构域首先结合R2 mRNA上的3’-RNA,促进第一条DNA链的切割,同时抑制第二条链的切割,仅暴露出第一条链的3’-OH作为引物,从mRNA的3’端起始逆转录过程(Target-primed reverse transcription, TPRT),随着逆转录的进行,位于mRNA 3’端的3’-RNA逐渐从蛋白质RB结构域解离,对第二条链切割的抑制作用得以释放,R2 mRNA上的5’-RNA与RB结构域的结合进一步激活了第二条链的切割。由此,位于mRNA两端的结构性RNA共同监督了DNA双链的顺序性切割。这种严密的顺序性切割保障了依赖宿主基因表达元件的R2逆转座子进行“有效的增殖”,从而在28S核糖体DNA中不断产生有活性的拷贝。

20230610-刘俊杰-科研-4.png

图4.R2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的分子机制与意义

有趣的是,课题组将低等真核生物的R2逆转座子与其祖先(原核生物第二类内含子,Group II intron)和哺乳动物中的LINE-1逆转座子进行了比较,发现在Group II intron向R2逆转座子及进一步向LINE-1逆转座子进化的过程中,RNA的结构性组分逐渐减少并被编码区域所取代,并且催化功能逐渐从以RNA为主导过渡到以蛋白质为主导,为理解生物大分子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LINE-1逆转座子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且具有逆转座活性,为基因组提供进化驱动力的同时,也为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R2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将启发我们思考LINE-1逆转座子这类“自私的基因”与基因组之间精彩的博弈过程。

20230610-刘俊杰-科研-5.png

图5.逆转座子中RNA与蛋白质共进化趋势的示意图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俊杰助理教授和副研究员王家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高精尖结构中心卓越学者邓谱涓博士和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21级博士生谭顺青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本科生杨启羽,2020级博士生朱汉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皓毅研究员及博士生傅良政、吴亚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强锋副教授及已出站博士后孙磊(现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吝易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包章彬均参与了本文研究。美国Broad研究所张锋教授和麦克斯·威尔金森(Max E. Wilkinson博士在原子模型搭建中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为本研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科技部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年电机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会议(MDEEA 2025)(2025-5-20)

2025年量子通信、网络安全与区块链技术国际会议(ICQCNSBT 2025)(2025-6-6)

2025年第10届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 (ICSIP 2025)(2025-7-12)

2025年碳中和、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NGTSD 2025)(2025-6-6)

2025年文化、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国际会议(ICCHASS 2025)(2025-5-29)

2025年艺术,心理学与语言文化国际会议(ICAPLC 2025)(2025-6-8)

2025年第十届多媒体系统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 (ICMSSP 2025)(2025-5-9)

2025年新媒体发展与互联网国际会议(IACNMDI 2025)(2025-5-22)

2025年科技项目申报与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经费使用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专题培训班(广州)(2025-6-18)

2025年宽带网络、无线通信与5G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BNWC 2025)(2025-6-3)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