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北京大学材料学院郭少军课题组在《自然•合成》发文报道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剂

2024/04/11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发表题为“Photocatalysis of water into hydrogen peroxide over an atomic Ga-N5 sit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类反蛋白石结构氮化碳锚定镓(Ga)原子位的光催化剂(CNIO-GaSA),发现该新型催化剂具有独特的GaN5原子活性位,可实现高效两电子氧化路径合成过氧化氢,基于团队自主设计和组装的光催化器件可实现对过氧化氢的流动型生产,并可实现未名湖水原位高效杀菌。

反蛋白石结构氮化碳锚定镓原子的光催化剂光合成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业原料。目前,发展新技术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蒽醌法合成过氧化氢,是能源、材料与化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光催化水和氧气转换为过氧化氢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过氧化氢合成技术,其所利用能源和原料分别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水和氧气。该光催化过程主要包含水两电子或四电子氧化以及氧气两电子还原为过氧化氢的两步反应。光催化剂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分别活化氧气与水分子,最终由水分子提供氢质子与氧气发生质子耦合两电子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目前光催化制备过氧化氢的主要瓶颈在于水分子氧化过程缓慢以及氧气还原动力学过程难以控制。开发新型光催化剂、促使水在其表面高效氧化以及氧气高选择性耦合质子的两电子还原,是实现过氧化氢高效制备的关键。

郭少军课题组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CNIO-GaSA光催化剂。CNIO-GaSA以氧化硅蛋白石为牺牲模板,以双氰胺与Ga(NO3)3为前驱体,经热裂解和模板去除等步骤制备而成(图1a)。催化剂所具备的周期性大孔结构(图1b),一方面可促使入射光在其内部发生多次折射、反射增加对光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催化剂比表面积,促进水、氧气等反应小分子底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点之间的传质。球差校正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证明,Ga原子位在氮化碳载体上均匀分布(图1c)。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揭示了单个Ga原子与5个临近N原子配位构成独特的Ga-N5活性位点(图1d & e)。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Mapping结果揭示了CNIO-GaSA中C、N、O和Ga元素分布均一(图1f)。

图1. CNIO-GaSA催化剂制备流程示意以及结构与成分表征

研究团队发现,Ga-N5位点不仅提升了催化剂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可促使水在其位点上发生两电子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反应。在可见光驱动下,CNIO-GaSA的过氧化氢产率达到368.5μmol h-1,是未经Ga原子位锚定氮化碳催化剂的4倍(图2a)。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光强、温度、反应体积等),CNIO-GaSA催化水氧气合成过氧化氢的质量活性达331.7μmol g-1 h-1,高于已报道的光催化剂(图2b)。CNIO-GaSA产过氧化氢的转换效率为0.4%,远高于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效率(~0.1%)。

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Ga-N5位点可有效吸附和活化水分子。另外,在两电子水氧化反应过程中,*OH这一关键中间体可以与Ga-N5位点中的Ga原子与N原子分别配位,降低了其反应形成能,优化了水氧化反应动力学。他们将光催化剂涂覆在自制石英微反应器的蛇型通道上用于过氧化氢的连续生产,发现在9次循环后,催化剂没有明显结构变化(图2c)。此外,在全光谱照射下,微反应器原位产生的过氧化氢可分解为强氧化性的·OH自由基,可有效杀死未名湖水中的细菌(图2d)。

图2. CNIO-GaSA催化剂性能表征以及器件性能展示

本文内容来自《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以Article发表的“Photocatalysis of water into hydrogen peroxide over an atomic Ga-N5 site”,以及以Research Briefing发表的“An atomic site catalyst for converting solar energy to industry fuel”。材料学院博士后谭浩为论文第一作者,周鹏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郭少军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腾讯“科学探索奖”等基金支持。

论文信息

Photocatalysis of water into hydrogen peroxide over an atomic Ga-N5 site

Hao Tan, Peng Zhou, Meixian Liu, Qinghua Zhang, Fuyang Liu, Hongyu Guo, Yin Zhou, Yan Chen, Lingyou Zeng, Lin Gu, Zhanfeng Zheng, Meiping Tong and Shaojun Guo*

Nature Synthesis, 2023, 10.1038/s44160-023-00272-z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年信息传输与网络技术国际会议(ICITNT 2025)(2025-6-28)

2025年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国际会议(ICEEID 2025)(2025-5-31)

2025年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会议(ICSDA 2025)(2025-6-21)

2025能源经济、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国际会议(EREE 2025)(2025-5-22)

2025年电力通信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PCPS 2025)(2025-6-8)

2025年地质工程与能源环境国际会议(ICGEEE 2025)(2025-5-31)

2025年仿生机械、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BMAAI 2025)(2025-5-6)

2025年矿业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ICMECS 2025)(2025-6-25)

2025年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国际会议(ERSGI 2025)(2025-5-29)

2025环境工程、废物利用与材料能源国际会议(EEWUME 2025)(2025-5-6)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