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具核梭杆菌重要黏附素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具核梭杆菌黏附素RadD与宿主受体结合激活结直肠癌增殖信号通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30081、82250005)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团队在具核梭杆菌重要黏附素参与促结直肠癌发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黏附素RadD介导具核梭杆菌在肿瘤组织定殖并促进结直肠癌进展(The adhesin RadD enhance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tumor colonization and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为题,于2024年8月21日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784-w。
具核梭杆菌是促进结直肠癌的关键致病菌之一,其通过促进炎症、破坏肠道微生态及加剧细胞代谢紊乱等方式促进结直肠癌进展并导致化疗和免疫治疗耐药。目前仅有FadA和Fap2两个黏附素被广泛研究报道,是否还存在新的促癌相关黏附素,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阐明。
该研究首先对4000多个具核梭杆菌突变菌株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发现黏附素RadD能介导具核梭杆菌特异性黏附于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其后结合体外细胞增殖和体内小鼠模型实验,证实RadD显著促进结肠癌发生和进展。进一步采用多队列临床标本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RadD与肿瘤增生、恶性程度及高复发率等不良预后呈正相关。深入研究发现RadD能与结直肠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受体蛋白CD147结合介导该致病菌在肿瘤组织处的富集和定殖,同时激活细胞内PI3K–AKT–NFΚB级联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而阻断RadD-CD147相互作用能显著减缓小鼠肠道肿瘤发生和进展(图)。
该研究发现了具核梭杆菌黏附素RadD的致癌机制,并发现RadD与CD147的相互作用可成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武汉金钥匙 1955
-
张家界运通会务会展有限公司 20988
-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17916
-
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1000
-
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 21015
-
北京 24358
-
ZHL 23103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20969
-
富丽华大酒店 17908
-
动物管理协会 18084
-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 21024
-
北京易智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936
-
太原理工大学 2406
-
2017第二届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 24018
-
上海市同济大学 23415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4010
-
IETP-Association 24060
-
维尔学术交流中心 7996
-
上海驾御发展 18092
-
北京天之星文化传媒中心 2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