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地学系林光辉课题组揭示红树林破坏地再造林的碳汇潜力显著优于滩涂

2024/04/15

在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遭遇严重破坏,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制止并且扭转红树林的损失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单位面积上的固碳能力显著地高于附近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大部分的内陆湿地,因此对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程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极为重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碳中和技术(即蓝碳碳汇)。然而,目前关于不同红树林恢复模式的碳累积效果的对比主要集中在物种搭配、种植密度、是否人工种植等手段的选择上,不同恢复区域所对应的不同土地覆盖与利用背景是否影响造林与再造林过程的蓝碳累积量及其影响机制仍不明晰。

对此,研究组通过搜集全球379个红树林恢复点位的林龄、土地利用变化背景及碳密度数据,对比分析红树再造林(原先红树林损失区域,如废弃鱼塘等)与红树林造林(原先非红树区域,如滩涂等)的固碳能力及潜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恢复40年期间,被破坏的红树林生境的再造林,其单位面积的蓝碳累积量显著高于利用滩涂等区域进行红树林造林所能获取的蓝碳累积量(图1)。同时,研究基于1996-2016年全球红树林毁林数据及红树林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预估发现,在未来40年内,如果对全球红树林砍伐区域内的物理可行区域进行重新造林,带来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可高达671.5-688.8 Tg(1Tg=100万吨),比在全球范围内滩涂或其他边缘区域进行相同面积造林的蓝碳固存量高出约60%(图2)。

图1.40年内红树林再造林与造林的各碳库碳密度累积对比图

图2.全球在未来40年内实施红树林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蓝碳固存潜力评估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全球众多案例和文献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在已破坏的红树林生境(如废弃鱼塘、受严重损害的红树林林地等)再造林相比于红树林造林本身可以带来更高的碳固存效益,与此同时利用破损林地再造林还可规避大面积恢复红树林对滩涂(鸟类等珍稀动物的觅食生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未来设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时,全球红树林再造林应当成为优先考虑的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双碳背景下制定红树林修复政策和修复工程设计以及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近日,上述研究成果以“修复红树林系统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吸收方面显著优于滩涂”(Mangrove reforestation provides greater blue carbon benefit than afforestation for mitig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清华大学地学系2020级博士生宋姗姗为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地学系林光辉教授、李伟副教授、丁亚丽博士后为论文通讯作者,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尼尔·桑狄兰Neil Saintilan)教授,美国地质调查局肯·克劳斯Ken W. Krauss)研究员,Silvestrum气候协会史蒂芬·克劳克斯Stephen Crooks)博士,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吕淑果研究员,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后周建,博士研究生孟宇辰、苟睿坤、张淙赫、叶圣彬为论文合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圳市高校稳定支持重点项目、清华自主科研计划、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筹建及先导性研究项目等的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金融创新、数字经济与信息化管理国际会议(FIDEIM 2025)(2025-5-10)

2025年传统文化与考古学国际学术会议(ICTCA 2025)(2025-5-19)

2025测量与信号处理、航空航天国际会议(ICMSPA 2025)(2025-5-28)

2025年计算机信息科学与电子通信国际会议(ICCISEC 2025)(2025-5-25)

2025年建模、智能计算与智能仿生国际会议(MICIB 2025)(2025-6-9)

2025年功能材料、传感器与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ICFMSR 2025)(2025-5-2)

2025年教育、应用心理学与公共服务国际学术会议(ICEAPPS 2025)(2025-5-18)

2025年生态规划,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EPWREP 2025)(2025-5-18)

2025年控制技术,测量与信息数据国际会议(CTMID 2025)(2025-6-5)

2025力学、化学与数学国际会议(ICMCM 2025)(2025-6-4)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