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硕博之家

关于广发银行2025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

2024/10/22

广发银行成立于1988年,2016年起成为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在大湾区“9+2”城市实现机构全覆盖;入选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银行家》“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60位;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榜”银行业第9位;连续13年荣获全国最佳雇主。本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践行人民金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总部位于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了49家直属分行,2家专营机构(资金营运中心、信用卡中心),全行共968家营业机构,另设有全资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广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于2010年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成立。在广发银行党委坚强领导下,工作站致力于通过开展改革发展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实践工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广发银行重要的科研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与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金融智库人才队伍。根据本行科研工作需要,工作站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道德修养好、身心健康、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二)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底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距办理进站手续日期)。应聘者须于入职前获得教育部认证的学历学位证书。

(三)主要面向金融工程、投资交易、数据建模、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优先,金融科技类需具有项目开发、数据分析等相关实习经验,具有编程模型类实战经验优先。

(四)与我行签订劳动合同,全脱产从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工作,且可在总行(广州)或派出机构完成在站研究实践工作。

(五)科研能力强,文字功底扎实,能够在两年内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六)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完成行内跟岗实践任务。

(七)申请人需符合中国人寿集团及本行回避相关要求。

二、研究方向

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体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服务建设金融强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十五五”发展规划路径等主题,从下列4大类24个研究方向中任选1个进行申报:

(一)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建设金融强国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业务发展研究 

2.数字化背景下企业文化研究 

3.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司治理能力研究 

4.党建与商业银行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5.商业银行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路径、痛点及对策研究 

(二)打造特色优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6.推动综合金融深层次改革、深化协同发展研究 

7.深化根植湾区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8.落实科技金融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9.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发展战略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借鉴研究

10.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转型策略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三)聚焦改革发展,助力推动价值创造 

11.“十五五”发展规划和路径研究 

1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13.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14.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研究 

15.人工智能时代数字金融研究 

16.净息差下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居民消费模式转变及金融服务优化研究 

18.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与银行业服务研究 

19.商业银行衍生品市场对冲与投资策略研究

20.支付结算场景生态建设与服务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21.大模型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与实践探索 

(四)强化安全发展,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22.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研究 

23.内控合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24.中资银行境外特殊资产处置路径及方式研究

三、招聘流程

本行将按照“公开招聘,严格评审,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平公正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根据简历收取情况开展招聘,具体流程如下:

(一)提交申请

在集团和我行官方招聘渠道(官方招聘公众号或官网)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报名材料:

1.PC端:www.chinalife.com.cn/chinalife/zhaopin

登录中国人寿招聘官网->校园招聘->广发银行,搜索“博士后”投递简历。

2.移动端:关注“广发银行招聘官微”微信公众号,点击“校招申请”菜单进入“广发银行”,搜索“博士后”投递简历。

(二)简历筛选及初次和二次面试

拟于2024年9月至10月对网上申请简历进行筛选,并酌情进行电话访谈。根据简历筛选情况,开展初次和二次面试(均为线上),以及金融基础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

(三)笔试和进站评审面试

拟于2024年11月至12月开展(均为现场)。

(四)体检及录用签约

通过上述各环节考核及体检环节,本行将与符合录用标准的应聘者签订就业协议和发放录用通知。

以上各环节请留意短信、邮件、电话等我行官方通知。

四、报名要求

(一)报名材料提交要求

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底前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者请于2024年12月31日前尽早向本站提供以下材料,本行将根据简历收取情况开展招聘。

1.《博士后申请表》(附表1)。

2.相关学科领域两位博士生导师的《专家推荐信》(附表2)。

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2025年5月底前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须提交教育部的博士学位认定证明。

4.选择第二部分中研究方向,填写《博士后申请人研究计划》(附表3)。

5.已公开发表的2篇学术研究代表作扫描件。

6.身份证扫描件和个人彩色免冠大一寸照片1张。

(二)其他注意事项

1.报名材料请按四(一)中顺序编号, 并扫描至一个PDF文档中(其他格式无法上传),文件名为“XXX(博士毕业大学/工作单位)-XXX(姓名)”,在三(一)的官方招聘渠道填写应聘信息后,上传至“简历附件”中。

2.在简历筛选、初次和二次面试、进站评审面试等环节需按照要求补充提供其他相关材料,具体要求届时发送。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13号广发银行大厦30楼广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邮政编码:510080     

联系人:樊老师(020)38321266 13560195819

联系信箱:postdoctor@cgbchina.com.cn(不接受简历投递)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年机械电气、航天工程与材料应用国际会议(ICMEA 2025)(2025-6-11)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oTAIMA 2025)(2025-8-13)

2025年心理健康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ICMHE 2025)(2025-6-10)

2025第十届信号处理前沿国际会议(ICFSP 2025)(2025-9-10)

2025年先进结构材料与智能制造国际会议 (ASMIM 2025)(2025-5-12)

2025智慧林业、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生物质利用技术国际会议(PBUT 2025)(2025-6-3)

2025文化产业、人文艺术与历史遗产保护国际会议(ICIHAHP 2025)(2025-6-10)

2025机械电气工程、智能制造与计算机技术国际会议(MEEIMCT 2025)(2025-5-26)

2025年软件开发技术,信息与算法国际会议(SDTIA 2025)(2025-5-18)

2025年人文学科与社会心理学国际学术会议(ICHSP 2025)(2025-6-6)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