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孙东晓教授团队利用奶牛全泌乳周期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泌乳性状形成调控机制
2025/08/02
近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孙东晓教授团队在国际乳品科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通过整合初产荷斯坦奶牛在多个泌乳期中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特征,揭示了乳成分性状背后的调控机制》(Integrating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profiles of primiparous Holstein cows across multiple lactation periods reveal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underlying milk component traits)。该研究首次在全泌乳周期内,整合动态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揭示了奶牛泌乳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代谢物及信号通路,为奶牛精准育种和营养调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是奶牛育种的核心育种目标,其形成机制受到遗传、营养、代谢等多种因素联合调控。本研究聚焦奶牛“泌乳曲线”的三个关键时期——泌乳早期(early lactation, EL)、泌乳高峰期(peak lactation, PL)与泌乳晚期(late lactation, LL),结合血液转录组测序(RNA-seq)与血清代谢组(LC-MS)分析,系统解析奶牛在泌乳周期内的分子响应过程,鉴定到多个关键生理调控过程。在泌乳早期,脂代谢、蛋白降解与能量代谢通路活跃;泌乳高峰期呈现出神经肽信号、繁殖激素与免疫调控通路显著增强;泌乳晚期激活胎儿发育相关通路。不同泌乳期显著差异表达496个基因(DEG),显著富集于PPAR、PI3K/Akt、cAMP、IL-17与脂代谢相关通路,73种差异代谢物(DAM)以脂肪酸、溶血磷脂、氨基酸等为主,调控乳脂合成与能量代谢平衡,二者呈现协同调控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毕业生傅奕涵和博士研究生申男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孙东晓教授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王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F1000700)、河北省农业与林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项目(2022KJCXZX-LYS-19)等项目资助。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上海赛诺瑞会展有限公司 8041
-
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 24222
-
曲阜师范大学 23994
-
上海麦峰 22924
-
中国能源学会 23822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医院医师分会 23254
-
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 23083
-
广东羊城之旅 22979
-
大连海事大学 23129
-
浙江南国大酒店 23078
-
世华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2834
-
有你相伴(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3917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902
-
IAASE 7985
-
WCNA2017组委会 21126
-
湖北武汉古凡网络科技 24072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0907
-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18027
-
APISE 24209
-
万网万网万网 1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