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授参与合作的论文在《Science》期刊发表
2024/01/10
近日,由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领衔,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嘉璧教授等人参与合作的论文“Dealuminated Beta zeolite reverses Ostwald ripening for durable copper nanoparticle catalysts”在《Science》期刊发表。
基于铜纳米粒子的催化剂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当中,但在化学氛围中纳米粒子往往会烧结成较大的纳米粒子进而降低催化剂的性能。本文通过使用脱铝的Beta分子筛来负载Cu纳米颗粒(Cu/Beta-deAl),发现这些颗粒在200°C的甲醇蒸气中变小,尺寸大小由~5.6 nm减少到~2.4 nm,这与一般的烧结现象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一种反向的奥斯特瓦尔德成熟的过程被发现,其中甲醇活化的可迁移铜位点被硅醇巢捕获,巢中的铜作为形成小纳米颗粒的新成核位点。这一特性与一般的烧结通道不同,从而在工业上制备了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的稳定催化剂。
图1 反向成熟过程的质谱实验以及机理分析
在本论文中,北京理工大学大学为合作单位,负责催化剂铜颗粒结构原位研究技术支撑。通过实验室自行设计搭建的以飞行时间质谱为主体的原子分子团簇原位反应装置,以结构清晰、可控以及重复性良好的气相团簇作为研究模型进行了63Cu2+阳离子与甲醇、H2、CO等气体小分子的研究。团簇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甲醇分子可以引起Cu–Cu键断裂,另外两种气体则显示惰性。该部分为催化过程关键中间体的捕获提供了重要信息。
论文的第一单位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的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的曹宵鸣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马嘉璧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课题组博士生王明参与该工作中。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1962
附课题组简介:
马嘉璧,教授,博导。围绕着过渡金属氮、氧化物团簇结构及反应活性,N2、CO2、碳氢化物等稳定分子的(催化)活化和转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迄今为止,在Science、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文章60余篇。主持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受邀担任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重庆创意会展有限公司 24005
-
郑州君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3918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 1939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 21137
-
厦门狄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0
-
北京博捷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13
-
同昕绿源(北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17963
-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 18258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1973
-
上海后世博研究中心民营企业发展推 21026
-
赛特数码有限公司 17916
-
科奥(河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8435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904
-
APISE 24207
-
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8190
-
上海传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965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8182
-
MSEE2016组委会 22877
-
中国园艺学会 1979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