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院士团队许稳教授课题组成果连续两年入选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十大科学进展
2025/04/24
4月11日,为纪念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成立10周年,深化氮循环研究创新与国际合作,第六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于江苏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氮循环与行星安全边界”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500余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参与,共同探讨氮素在农田、湿地、大气等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及管理策略。
论坛重磅发布“2024年度氮循环研究十大科学进展”,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张福锁院士团队许稳课题组凭借“大气-水体氮沉降协同防控”及“农田氨减排技术推广”两项突破性成果,连续两年(2023年、2024年)入选十大进展。
团队的两项研究成果均直击氮污染治理痛点。为进一步解决当前农田氨减排技术农户采纳率低、难以区域推广应用等问题,首项成果(2023年)突破了高产与环保难以协同的难题。团队通过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氮素管理长期定位实验结果和县域土壤肥力特性,创建了集成的氮素优化管理技术(氮肥减量、肥料深施、采用含脲酶抑制剂的新型肥料),构建了“科技小院—政府—企业—小农户”四位一体的农田氨减排技术应用模式,并在河北曲周县5个乡镇16个村1600户农户开展了共计1.6万亩)的示范应用,在全域实现了粮食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减排与农户增收等多目标协同。综合考虑生产与环境效益,“氨减排”技术模式的曲周县域推广应用可带来净效益为 700 万美元。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食物》(Nature Food),并被期刊专题报道,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典范案例。
第二项成果(2024年)则聚焦大气氮沉降对水体的影响。针对当前已实施活性氮排放控制政策在削减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水体影响效果不明、缺乏未来水-气氮污染协同防治策略等问题,从大气-水体系统角度出发,通过耦合大气化学模型及大型水质模型,首次在中国河流流域尺度定量了历史和未来的氮沉降变化趋势,并解析了不同(直接/间接)氮沉降途径对水体氮污染的贡献,重点揭示了氮沉降及其对水体氮输入的贡献在活性氮减排政策下的响应。研究结果基于情景模拟分析强调了未来农业氨减排是控制大气氮沉降及缓解其对水体影响的关键途径。该研究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为全球氮素协同治理提供了关键模型支撑。
曲周县大气NH3 浓度及来源贡献解析
不同研究年份直接和间接氮沉降研究对河流流域氮输入变化的影响
第六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论坛发布的十大进展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政策创新,彰显我国在全球氮循环领域的引领地位。十年深耕,步履铿锵。第六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不仅搭建了学术前沿对话平台,更以切实成果回应了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未来,中国科学家将持续以创新之力,守护“行星安全边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绵阳市会议中心 22839
-
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3802
-
hksme 20852
-
昆明市兴达会议有限公司 17881
-
河南理工大学 20900
-
Focussend 23812
-
国研博学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3784
-
温州会议网 17840
-
张家界景程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17831
-
VERBI软件.德国(柏林)社会 20979
-
武汉新材料科学学会 1829
-
北京理工大学 23851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849
-
上海邦临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7881
-
中正会展策划 17808
-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0895
-
PCIM-Asia研讨会 23805
-
IETP 1940
-
iwmce2018 23832
-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