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及多种杀菌剂按比例递送提供潜在策略

2025/06/06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基于生物刺激素的智能纳米载体:通过多机制包封、协同增效与响应释放提升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Multi-mechanism encapsulation in a bio-stimulant-based smart nanocarrier enhances fusarium head blight control through synergistic action and triggered release)。该研究服务于国家绿色农业发展,为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以及多种杀菌剂的按比例递送提供了潜在策略,为农药减量增效及“药肥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新支撑。

化学防治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常用方法,单一使用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而不同作用机制农药组合物联合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策略。现有农药载体多为单一递送,缺乏协同增效且易残留造成环境负担。因此,亟需开发可共递送多种农药的功能性载体,以实现协同增效、延缓抗药性并降低环境污染。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多机制包封按比例差异性响应释放的纳米双药共递送体系。该体系负载戊唑醇(TEB)和丙硫菌唑(PTC)两种杀菌剂,利用分子对接设计实现多机制包封,通过差异化响应精确控释两种农药,从而达到协同增效、延缓抗药性、减少农药残留和降低环境负担的目的。(图1)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及多种杀菌剂按比例递送提供潜在策略

图1:多机制包封的共递送体系组装示意图(A),分子对接示意图(B-D)及释放行为示意图(E-G)

该研究通过SEM观察了该体系在小麦麦穗上的沉积效果。与市售制剂相对比,其在麦穗颖壳表面有更加均匀的沉积,形成了一层严实的膜覆盖病害部位。而市售制剂会有晶体析出,导致其沉积不均匀(图2A)。同时,相较于原药和市售制剂,该共递送体系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图2B),降低其对非靶标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图2C),且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图2D)。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多机制包封的农药纳米共递送体系,为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了新策略,并为构建更高效、环保的农药纳米载体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及多种杀菌剂按比例递送提供潜在策略

图2:共递送体系在麦穗上的沉积效果(A),抑菌活性(B)、非靶标生物安全性(C)和促进植物生长效果(D)

该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2272582)资助。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理学院2023级博士生何承依为第一作者,杜凤沛教授、钟廷珺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张云飞副教授,高玉霞博士及张晨辉副教授亦对论文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及多种杀菌剂按比例递送提供潜在策略

中国农业大学高效绿色农药助剂及胶体界面化学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农药剂量传输的规律与调控机制、高效绿色农药助剂和农药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农药产品快速评价方法等研究,通过界面化学、胶体化学、材料科学与农药学交叉融合,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科学高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农药剂量传输效率,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提供调控新策略。目前,已经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年应用数学、建模与物理学国际会议(ISAMMP 2025)(2025-8-13)

2025航空航天、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AIPAI 2025)(2025-8-22)

2025年电力电子与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ICPEAMT 2025)(2025-9-21)

2025年信号处理,智能网络与信息学国际会议(SPINI 2025)(2025-8-23)

2025年医疗健康与健康大数据国际会议(ICHHBD 2025)(2025-8-21)

2025人因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交互国际会议(EAIII 2025)(2025-9-30)

2025年化学工程、复合材料与材料力学国际会议(ICECM 2025)(2025-9-12)

2025传感器、机电一体化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SMIT 2025)(2025-8-23)

2025年畜牧产业与智慧农业融合国际会议(ICILISA 2025)(2025-9-21)

2025年统计学习与生物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CSLBP 2025)(2025-8-9)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