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柳叶刀》:国内首次发现23个长新冠标志物

2023/11/09

原标题:对出院患者追踪两年,国内首次发现23个长新冠标志物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团队最新发现23个长新冠蛋白标志物,将有助于长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识别,为研究长新冠的机制提供分子层面的线索。近日,该研究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全球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有10%存在长新冠,影响涉及多器官系统。长新冠的机制假说包括感染后组织中残留的病毒、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宿主蛋白交叉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等,但这些假说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前长新冠的诊断和治疗仍具有挑战性,缺乏早期识别及干预的生物标志物。蛋白组学是发现长新冠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重要途径,但既往发表的新冠病毒远期蛋白组学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且往往缺乏与临床表型数据的整合分析。因此,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揭示新冠患者生物过程恢复模式、探究可能影响新冠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蛋白质,对于研究长新冠机制至关重要。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团队、北京协和医院黄超兰团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团队联合开展研究,纳入181名2020年1月至5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1名未感染新冠的人群进行社区对照,对出院的新冠患者发病后六个月、一年、两年3个时间点及社区对照的血浆样本进行蛋白组学检测。

研究团队发现,新冠患者发病后两年存在4种主要的生物过程恢复模式,包括与神经元生成和分化相关的通路在感染后2年内持续受到抑制等。最终,以多系统表型驱动在4种生物过程恢复模式的重点通路中,研究团队获得23个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长新冠蛋白标志物,标志物与肺功能、长新冠核心症状等相关联,这将有助于长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并为新干预措施的研发提供靶点。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王瑶琦 柴嵘,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年机械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MEEIM 2025)(2025-6-25)

2025年海洋探测、仪器仪表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ICMEIEP 2025)(2025-5-30)

2025年公共艺术、媒体传播与影视文学国际会议(IPAMCFT 2025)(2025-5-11)

2025年石油化工与资源利用国际会议(ICPRU 2025)(2025-6-4)

2025应用心理、教育与人文发展国际会议(APEHD 2025)(2025-5-15)

2025年信号图像处理、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国际会议(ISIPEI 2025)(2025-5-13)

第八届林业和畜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FAH 2025)(2025-5-23)

2025年轨道交通与道路运输国际会议(ICRTRT 2025)(2025-5-30)

2025年语言、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国际会议(ICLCIEG 2025)(2025-5-23)

2025年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国际会议(IERES 2025)(2025-5-2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