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a)乙烯和乙酸法拉第效率随进料气组成的变化;(b)0.6 MPa CO条件下产物法拉第效率和电解电压;(c)碱性膜电堆实物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5205、92045302、2200215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汪国雄研究员团队在基于碱性膜电解器的CO2/CO电解制C2+产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高电流密度CO2/CO电解中覆盖度驱动的乙烯向乙酸选择性转变(Coverage-driven selectivity switch from ethylene to acetate in high-rate CO2/CO electrolysis)”为题,于2023年1月12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286-y。
CO2电解反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具有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选择性生成乙烯、乙酸和乙醇等多碳产物仍然存在很大挑战。
该团队通过改变进料气组成来调变碱性膜电解器阴极氧化铜催化剂的微环境,发现随着进料气中一氧化碳压力增加,电解主产物逐渐由乙烯转变为乙酸(图a),且电流密度显著增加。在 0.6 MPa CO条件下乙酸法拉第效率为48%,总电流密度达到3 A cm−2(图b)。机理研究表明,产物选择性变化受到催化剂*CO覆盖度和局部pH值影响。为进一步验证电解过程的可行性,团队组装了4节100 cm2的碱性膜电堆(图c),其电解功率最高达到2.85 kW。
该研究不仅为单一多碳产物的定向生成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CO2/CO电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广州奥格尔展览有限公司 7776
-
华衡创世(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2849
-
海军工程大学 20897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0930
-
中国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 22872
-
三盛励展 22929
-
南京邮电大学 20783
-
徐州工程学院 22826
-
烟台FOXCOON 20782
-
上海文化公司 20837
-
中国能源学会 20858
-
WILL 22773
-
西南科技大学 17821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 22859
-
沈阳博思教育 20810
-
武汉csd主办方 17942
-
耐奥公共关系机构 17753
-
上海东华大学 20821
-
test0730 17805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828